■文/ 黄建明
峡山头是义桥镇湘南村的一个自然村。村东有美女山、黄竹山,村西有杨岐岭,寿山,在山峡之间的村落,故名峡山头。
峡山头很有来头。村前鸿老湾山,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箭头、石轮为主,打磨精细;村后封湖山,是南朝宋大官僚孔灵符别墅遗址;村西西高田,有南朝村落遗址。村南山麓有牵绳遗迹留存,可能是海船来往时勒上的。
还有一个古地名,叫梅陇,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新义乡,现在是湘南村姜家里自然村。梅陇“南列寿山,北枕湘湖,西环渔浦,东瞻文笔”,是一处依山临水、环境清幽的好地方,“梅陇昔年曾枉驾,山川草木倍光辉”,如诗如画,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相传西汉末年,九江寿春人梅福,汉成帝时补任南昌县尉,因不满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内侄、大将军王莽专权,遂弃官东游,一度隐居这里,所以留下这个纪念性的地名。《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梅福》有这样的记载:“梅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这里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会稽”,萧山原属会稽是史实,但仅凭“会稽”两字,难免说服力不够。当然,有传说总比没有要好。这个传说,为这个美丽的小村,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一条小河从村中穿过。这条小河,是一条人工河,连接着钱塘江和浙东运河。向西,两里外便是义桥老街里河埠头,过塘后可达严州府;向东,可达萧山、越州、明州。南塘埠头遗址是古代港运埠头,保存完好,历史已逾千年。津渡往来,见证了世事繁华。旧时浦阳江不经碛堰山,也是这里下钱塘江的,所以这条不起眼的小河,既是商贸丝路又是文化诗路。这座不起眼的小村,自古便是远近闻名的漕运古镇,在民国时期有“小上海”之美誉。一条丝路一路诗,丝路和“诗路”相互拥抱,相互成就,汇成了一条文化之路、文明之路,也是一条湘南村的幸福之路。
义桥庙宇众多,前坛庙则是比较另类的一座。旧为峡山头、牌轩下等附近10个自然村所共有,所以称十方土地庙,是为纪念修筑西江塘而献身的石匠兄弟而建,跟湘南韩氏祠堂一样,也是市文保点。原址在乌龟山上,道光丙午年(1846)移址重建,坐西朝东,由南北前后两殿和东西殿组成。建筑面积为500余平方米,前殿为观音兜山墙,屋脊装饰瓦神,面阔七间,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后双步,次间、稍间、尽间用中柱,穿斗结构。前殿石柱上、戏台均刻有楹联,这也是一般寺庙独有的,并不足为奇。奇的是,戏台柱联和大殿柱联还是道光时期原物,有近200年历史,文物价值较高。当然,这些楹联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坛下话桑麻思深雨露,峡前安士乐遍弦歌
有土有人夙仰寿山灵秀,宜兄宜弟群钦福主圣明
古今事从来相像,善恶人到底分明
旁观者清藉此何知天下事,到头是假何妨唤醒世间人
离合悲欢安知人间非戏,忠孝节义是谓天地之文
这5组楹联,对仗工整,结构严谨,语言通俗而直白,让老百姓能够一眼看懂其中的意思,显得相当接地气。流传民间,让老百姓津津乐道。
1927年,中共义桥支部委派诸暨人俞渭铭在前坛庙开设小学,利用教师身份开展工作,发展地下党员,并建立了山后党支部,组建了农民协会,组织民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