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一
桃花潭在泾县西南大约30公里的南阳镇(别名桃花潭镇),长江的支流青弋江上游。汉时,桃花潭地区属陵阳县管辖,三国时,改陵阳县为南阳县,唐武德8年,南阳、安吴两县,与泾县合并,统称为“泾县”。桃花潭正式属于泾县,并袭南阳县旧名,在桃花潭设置南阳镇,也因而获得“桃花潭”之美誉。
一个冬日的上午,我从安徽省宣城市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进入桃花潭景区。景区的门很小,刚好能容两人并排进入,门楣写着“桃花潭”,两边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十里桃花笑迎客”“万家酒店潭留香”,我们在门前合影后,踏入景区。笔直的小道两旁是成片的桃林,时令虽已是寒冬方来,仍可以想象桃花盛开时花海绵延、游客如云的壮观。前行百来米,映入眼帘的是文昌阁,文昌阁是清代乾隆年间由水东翟氏家族共同捐款建造的。八角砖木结构,造型别致,共有三层,一至三层分别高悬“盛世文明”“文广射斗”“共登云梯”门额,颇为壮观。阁楼内,文昌帝君慈颜善眉,正中悬挂“天开文运”金匾。从文昌阁往南,是翟氏祠堂,始建于明代中期,规模宏大,被誉为中华第一祠,这里是翟氏家族的宗祠,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红底金字木匾,以表彰翟国儒大将军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
南阳古镇,始建于唐代,保留了徽派建筑特色。鹅卵石铺成的路面,房屋大多青砖砌墙,斑驳脱落的墙面,是岁月沧桑的印记。沿街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以宣纸、竹器、火腿、白酒等当地特产为主,老人们坐在门口,打量着来往的行人,神色安详,而那深深的巷子,和光滑的青石板,似乎在说着悠长悠长的故事,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
老街尽头,是诗人汪伦别业居。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唐玄宗年间,汪伦听说李白旅居在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欲邀李白前来,“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受邀,汪伦据实告知,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没有不悦,反而喜欢上了这个桃花潭。据当地流传,李白在汪伦别业居中居住达半年之久,临别时,汪伦在别业居踏歌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赠送桃花潭酒十坛,骏马八匹,官锦十段,和村民踏歌相送。李白被汪伦的盛意感动,作《赠汪伦》诗一首,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妇孺皆知。
汪伦别业居内,有踏歌岸阁上下两层,站在二楼的窗口,桃花潭尽收眼底,清澈的江水缓缓流动,西岸,一个方圆几公里的徽派建筑群,粉墙灰瓦,错落叠层,犹如一颗镶嵌在青弋江上游的璀璨明珠。阁楼靠墙处放着几个酒坛,意为昔日两人曾在此饮酒饯别,踏歌相送。
在东园古渡坐渡船,五六分钟就登上西岸,一抬头便见高高耸立在岸边的西岸古门楼。穿门楼而过,来到万村。明清两朝时的万村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曾是商贾云集之地。万家酒店遗址位于小巷中。门口有李白举杯豪饮的塑像,李白和汪伦在此诗酒唱和,吟诗作对。从怀仙阁上眺望对岸的踏歌岸阁,又是另一番景象,青弋江大桥清晰可见,群山环绕下的古村落,炊烟袅袅,在江面投下重重倒影,山光水色,如诗如画。怀仙阁隔桃花潭与踏歌岸阁遥相对应,连接桃花潭两岸往来的“东园古渡”,是通向外面世界的重要口岸。
少年时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脑海里想的,李白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桃花潭必定是类似于一个小池塘,是一个噱头,虚构多于现实,不会有多大的动静。而且,从来没有去考究桃花潭的身世,以及地址在哪里。今天,当我亲身经历了桃花潭的美丽,听闻了动人的传说之后,终于明白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千古传唱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