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黄婷 通讯员 周雨亮)12日下午,杭州海关所属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移交一批古生物化石,之后这批古生物化石将由浙江省地质博物馆收藏并展览。此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共计2366件,是杭州海关近年来单次移交古生物化石数量最多的一批。
据了解,该批古生物化石系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在出口快件渠道查获。此前,国内某公司以“玻璃工艺摆件”的品名向海关申报一批出口快件,在查验过程中,海关关员发现机检图像异常。经开箱查验,关员发现包裹内的物品分装在数十袋密封包装袋内,部分石头呈现鹦鹉螺结构,形状特异,与一般玻璃工艺摆件差距较大,疑似古生物化石。后经专业机构鉴定,这批疑似化石物品确认为菊石化石(对开)526个、头足类化石1834个、鹦鹉螺化石6个,属无脊椎动物化石,为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在相关案件完成处置后,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杭州萧山机场海关将该批古生物化石登记造册、妥善保管,移交给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由符合条件的收藏单位收藏,发挥科普教学作用。浙江省地质博物馆陈展中心主任齐岩辛说:“这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主要为头足类化石,较好地丰富了我馆藏品的种类和数量。作为省级地质博物馆,我们将对这批化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让它们在后期的展览和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通过科普宣传,加强公众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意识。”
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关坚决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古生物化石、文物等物品走私,尝试部分推广“执法罚没+移交保管+科普展示”模式,推动罚没物品的科学处置与合理利用。“我们持续强化与地方农林、文物、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涉案财物依法依规分类移交,在守好国门的同时,让珍贵的自然遗产真正服务于科研与科普事业,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