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启宜兴寻访之旅 原和桥7乡镇成重点

《江苏宜兴籍程利科连长 您的亲人在哪里?》后续

  ■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王金金

  立秋过后,秋意渐浓。9月11日清晨,记者同萧山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从萧山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抵达江苏宜兴,继续追寻抗战将士程利科连长后人的线索。

  程利科,中国军队190师570团三营八连连长,1908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牺牲于萧山,年仅32岁。由于战时环境,他在萧山牺牲后并无抚恤资料可查。抗战胜利后,宜兴的抚恤名录中是否留有痕迹?或者,能否通过家谱来寻找家族脉络?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首先来到宜兴市档案史志馆。工作人员在查询后表示,没有发现相关的民国抚恤档案。同时,馆内共有三套和桥程氏的宗谱,最后一次修谱时间是1901年,早于程利科出生七年,之后再未续修,因此无法提供更多线索。

  据2015年《萧山日报》报道,“纪念碑及坟墓修复后,夏泗友老人又想找寻程利科连长的后人。老人想让他的家人前来祭奠告慰英灵,结果连长后人还没找到,老人就离世了。王建欢回忆:‘他小时候,每年清明节,都有江苏宜兴和桥镇的人来祭奠阵亡将士,都是程利科连长的后人。’夏泗友曾提到。”

  那么,程连长的后人会在和桥镇吗?循着这一线索,我们前往和桥镇。在宜兴市融媒体中心的协助下,镇里工作人员提前询问了各村、社区书记,告诉我们目前程氏聚居主要集中在生建社区、劳动社区和永兴村。

  在生建社区,我们找到了程氏碑林,位于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操场一角,碑林有5块碑,碑上刻有捐田碑记、续谱碑记等,但未发现程利科的信息。随后走访劳动社区和永兴村,也没有查到相关线索。

  “我们镇上的程氏,读书人比较多,比如从事教师、医生这些,当兵的比较少。据我了解,没有程利科这个人。”今年80岁的和桥镇原副镇长程同祖分析,当年《萧山日报》中提到的“和桥”,可能涵盖当时和桥区辖下7个乡镇,包括和桥、南新、屺亭、高塍、闸口、南漕、万石的和桥地区。如果属实,程利科连长的后人也应在这一区域内进一步寻找。

  另一条线索来自学籍。据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和桥程氏宗分祠重建市宅记》:“程氏故婺源名族,自明季徙居宜兴之和桥。”宜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和桥分会秘书长、高级教师余健介绍,程氏是宜兴望族,徽商。和桥程氏在明清出过两三位进士,奠定其望族地位。“那时我们宜兴的男孩子多少都会接受点教育,程氏望族更可能送子弟读书。”

  和桥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创办于1906年的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创办于1912年的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时间上符合程利科入学可能。经多方询问,和桥实验小学并无记载;和桥高级中学的校友名录上虽查不到程利科,但考虑到改名或名字有误,我们查到了2名程氏学生:1925年第十一届学生程永澂和1926年第十二届学生程午生。学校将继续协助核实两人的学籍信息。

  目前,两地寻亲行动仍在继续。广大市民如知晓相关线索,请及时联系我们:0571-8265432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萧山区档案馆也在征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档案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实物、声像等类型。有意向的市民朋友可联系:陈新0571-89617870或王奕菲0571-89617885。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开启宜兴寻访之旅 原和桥7乡镇成重点
以“四心”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召开大思政工作推进大会
所前板栗迎丰收
金风社区开展便民服务 让居家养老更加贴心
河上“村BA”篮球联赛激情开赛 首场对战次坞
健康生活方式,照做少生病——睡前三不宜、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