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道湘湖 一场温暖向未来的教育传承

  周昕如与孩子们商量“少先队活动”

  黄利文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

  裴劭波蹲下身与孩子亲切交谈

  ■记者 潘佳佳

  开学半个月,校园里处处涌动着温暖与活力。晨光中,有老师弯腰帮孩子整理书包的身影;课堂上,有老师眼神明亮、声情并茂授课的模样;下课间,有老师与孩子们嬉笑打闹、亲密交谈的画面……这些身影,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教育的日常,更传递着育人者特有的温度与力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湘湖小学的三位老师,聆听他们闪光的教育故事,感受那一份源于热爱、归于成长的深情与守望,见证一场温暖向未来的教育传承。

  周昕如:追“红星”的人,做孩子身边的榜样

  9月10日,湘湖小学教育集团教师节庆祝活动的舞台上,周昕如老师再次执起主持话筒,笑容温暖又亲切。这位出生于1996年的衢州姑娘,已在湘湖小学走过四年光阴。“2018年、2019年在广西支教的日子,让我真正坚定了走上讲台的决心。”周老师这样说道。

  作为音乐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周昕如老师巧妙地将艺术的灵动与德育的深沉相融合,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起多元而广阔的舞台。她与科学组教师共同打磨“红领巾小创客活动”,与学生一起设计“红领巾未来超市”和“红领巾未来银行”,让每个孩子都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绽放独特光芒。

  为了让更多孩子找到成长的归属感,周老师还组建了一支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的“周家军”。这支小队伍里,有低年级的“创意灵感家”,有中年级的“执行小能手”,也有高年级的“统筹小管家”,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策划少先队活动,在跨年级协作中学会倾听、沟通与包容,慢慢地从“小我”走向“大我”。

  不仅如此,周老师还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优势,让德育教育以更温柔的方式浸润心灵。她带领着一支主持人团队,每月精心策划一期语言活动,孩子们用清澈的声音讲述美德故事、传递文明理念。同时,她还坚持指导春蕾鼓号队,每周雷打不动带领40名孩子排练。当鼓点与号声交织时,她会把红色故事融进旋律里,教孩子们在激昂的节奏里感受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悄然根植进孩子们的心里。

  在周昕如老师看来,大队辅导员的工作从来不是单向的“教育”,而是与学生们相互照亮、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因此,在追“红星”路上,她不仅讲好红色故事,更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作为辅导员,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爱党’‘爱国’‘爱家’的种子。而我要做的,就是以耐心和真情默默守护,等待这些种子发芽成长。”周昕如说。

  黄利文:童心点灯四十载,让每个孩子开出自己的花

  9月5日,湘湖小学607班的家长和孩子给黄利文老师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呕心沥血传知识,爱心永恒铸师魂”。除了锦旗,孩子们还亲手制作了剪纸、表演了歌曲,向黄老师表达爱与祝福。一位家长更是写下一封长达4000字的感谢信,称赞黄老师是一位“神奇的教师”,总能让每个孩子开出自己的花。

  从教40年,黄利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她始终相信,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位诗人。学生四年级时,黄老师带领他们尝试写诗。孩子们从一句到一首,越写越有信心。她默默地将这些诗作收集起来,精心配图、排版,连续编印了三本班级诗集——《繁花树影》《童心童语》《雨后清韵》。当有家长激动地提议出版时,她却微笑着婉拒:“我只是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文学的种子。”

  除了诗歌教学,黄老师还擅长用湘湖故事和课本剧激活语文课堂。自1986年起,她深入挖掘湘湖文化,收集了近1万个本土传说。孩子们通过排演《魏骥护湖》理解清廉的含义,通过拍摄《天落宝镜》感受家乡的深厚文化。家长在信中这样写道:“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站上舞台,黄老师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反复排练《智惩湖霸》。孩子们几乎没有表演经验,有时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要打磨三四十分钟。但她始终耐心引导,从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因为她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闪闪发光的机会。”

  更令人敬佩的是,黄老师长期坚持“示范作文”,至今已撰写超过15万字。当学生对家风征文无从落笔时,她亲自写下一篇关于父亲言传身教的文章;当大家想写班里的受伤同学却不知如何表达时,她当场示范,用真实的笔触展现人物的美好品质。这一篇篇范文不仅为学生打开思路,更让他们真切体会到:生活处处是文章,真诚最动人心。

  “四十年来,变的是一届届学生,不变的是一颗守护童心的心。”黄老师微笑着说。她要用自己的坚守,为孩子们推开一扇窗,窗外是文学的世界,更是自信、明亮与热爱。

  裴劭波:教室里的“好朋友”,守护童年每一道微光

  开学第一天,校长戴洁儿的手机里存下了这样一张照片:裴劭波老师蹲在课桌旁,温柔地与一位刚入学的孩子轻声交谈。孩子手捧书本,静静聆听。这样温馨的画面,其实是裴老师7年教学生涯中最寻常的片段。

  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裴老师有着独特的“双重角色”。课堂上,她是严谨认真的知识引路人;下课后,她便成了孩子们身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常跟孩子们说,要先做人后做事,而她也习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耐心和道理走进他们的内心。她有一个神奇的“教育法宝”,那就是善于捕捉并记录每一个孩子的微小进步。无论是卫生角突然变得整齐的清扫工具、同学之间自然而然伸出援手的一刻,还是哪个孩子悄悄弯腰捡起垃圾的瞬间……都会成为她班队课上郑重表扬的素材。她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肯定,在自信与鼓励中成长为更勇敢、更乐观的自己。

  “教育要有温度,成长才有惊喜”。这是裴劭波老师始终践行的教育理念。课堂外,她仿佛自带童心“魔法”:吹泡泡、下象棋、玩孩子们自创的“黑白分明”游戏,甚至一起做实验、绘画、跳舞、唱歌……在孩子们眼中,她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总能让他们在欢笑中学到许多新知识。

  “我喜欢陪孩子做所有他们热爱的事,用陪伴去照亮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在她看来,陪伴不是单向的管理,而是真诚地融入。她坚持以“相互喜欢”的方式与孩子们相处,让教育成为一种温暖的共生,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彼此成长的礼物。

  教师节那天,裴老师曾经教过的402班学生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里面是一段由全班同学共同拍摄的短视频。视频中,每个孩子在说起裴老师时眼里都闪着光,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的词语描绘了自己心中的裴老师:温柔、热情、果断、亲切、优雅……这些真诚而热烈的词汇,最终描绘成了裴老师真实又动人的肖像。

  在湘湖小学,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温暖教育故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信念:真正的教育,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的漫长旅程。

  师者如光,虽微至远;童年如诗,自在生长。这份爱的传承,仍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静默而热烈地延续着。正如校长戴洁儿在朋友圈所言:“教育者俯身倾听的姿态,是对孩子世界最深的尊重。而最美的教育关系,是老师、孩子、家长携手同行,彼此滋养、共同生长,互为生命的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太阳花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教育
师道湘湖 一场温暖向未来的教育传承
向阳幼儿园成立课程先导组 推动教育提质升级
市心幼儿园“心意志愿岗”托起成长双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