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不仅是个“湖” 湘湖兵团“11345”作战特别报道 2022年02月15日  

  文/姚潮龙

  春水生、春林茂,漫步柳岸游人醉。

  湘湖是一个湖,是百万萧山人的“母亲湖”。

  自政和年间始成湖,900多年来,湘湖始终是萧山人一种精神寄托。从本世纪初启动综合保护与开发,到6年前基本恢复古时“葫芦状”,湘湖圆了萧山人的“山水梦”。

  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这难以复制的生态禀赋,当置于新时代语境中,呈现出一份特殊意义、特别价值。

  过去十年,创新经济风生水起,工业先发的萧山面临“成长烦恼”,“大抓平台、抓大平台”成为破题关键。无论是对高端创新形成强大吸引力的“生态景区”,还是作为萧山四大主平台之一,湘湖都称得上“绝版之地”“核心阵地”。

  从先临三维、易加三维等增材制造“小巨人”,到紫光恒越、云尖信息等省重大产业项目,从首批“浙江院士之家”的院士岛,到11大项目总投资约百亿的未来产业社区先导板块,再到三江汇·创谷、生科创新中心、湘湖金融镇等,湘湖正将最有辨识度的生态IP,持续转化为最具竞争度的产业IP。

  湘湖不仅是一个“湖”,她是一个高能级“产业平台”。

  始于“山水梦”,托起“产业梦”。通过不断聚人才、强创新,引项目、育产业,“软”湘湖开始发力“硬”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底层逻辑中,湘湖被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增长极之一的高远目标,肩负起重塑萧山未来产业形态重要使命。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当时代之风越吹越劲,新一轮区域合作大浪袭来,拥有最长区界线的湘湖,毫无疑问成为“萧滨一体化”前沿阵地。借势创新溢出效应、借力数字产业转移,与国家高新区滨江的联动,湘湖产业价值将重新定义,“1+2+N”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地”的全新定位正加快大步迈进现实。

  湘湖不仅是一个“湖”,她是一座充满想象空间的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之城。

  八千年跨湖桥文化源远流长,百年建湖史留下传世诗篇无数,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现实中的双创人物,此时此刻纷纷在这里“相聚对话”。作为传承与弘扬萧山文化萧山精神延续地、会展旅游生态展示地,在“建湖”“兴产”“营城”新路之中,湘湖以湖光山色为本底、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基底,持续走在前、干在前,源源不断引入高端功能要素、全面形成一流城市形态,加快探索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创新模式,全力打造一座经济活、产业强、环境美、配套全、功能齐、民生优的未来之城,努力把最美风景转化为最灿烂现实。

  从积势、蓄势,到取势、起势、兴势,处于最好时期的湘湖,不再是仅限于地理上的一个“湖”,她已成为一个引领未来、赋能萧山的“大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