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萧山7.9抗洪的那些日子 2022年05月14日  

图为抗洪抢险现场。(傅宇飞摄于1997年7月10日)

林振国和金烽在贺知章像前合影

  当年,为什么提“两个死守”?当年,为什么有“跳江一说”?当年,为什么调动部队上西江大堤?当年,为什么城厢镇大撤离计划最后时刻被终止?当年,诸暨一地方塌塘为什么说萧山的压力减轻了?当年,为什么要砸锅卖铁建设千里江塘?这里都有答案。

  口述者:林振国

  林振国,1970年浙江大学毕业,1995年担任萧山市市长。2002年离开萧山,出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记者:金烽

  金烽,浙江省记协县级融媒工委副主任、秘书长,高级编辑。曾任萧山日报副总编辑(统筹编务)、萧山网总编辑。  

  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

  金烽:1997年7月,萧山经历了一场特大的洪水袭击,萧山史书上将它标注为“7.9抗洪”,这是萧山历史上最为凶险的一次洪灾,也是萧山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多的一次全民抗洪行动。

  当年,作为萧山日报的一名战地记者,我和队友全程参与了“7.9抗洪”的新闻报道,虽然时隔25年,可那时暴雨如注,江水滔滔,钱塘江、浦阳江大堤险象环生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林市长,您是当年萧山“7.9抗洪”的组织者、参与者。今天,当我们来一起回望“7.9抗洪”这段岁月时,您记忆中的这场洪水是什么样子的?

  林振国:1995年7月,我调任萧山市市长,2002年初离开,去杭州市人大工作,其间,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但1997年遭遇的7.9洪水和11号台风最让我刻骨铭心。

  萧山每年都要经受台风和洪水的侵扰,抗洪防台成为常态,这和萧山特珠的地理位置有关。萧山南片区域,地处钱塘江、浦阳江、富春江三江汇流入海口,每年的梅雨季,雨水不断,河床抬高,加之上游大量的洪水下泄,江堤洪水易出现倒灌,内畈良田易受涝,上半年萧山的抗洪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下半年的台风季,萧山北片的围垦区大多在钱塘江畔,在台风雨水的猛攻下,围垦大堤容易出险,垦区的农作物、鱼塘被台风损毁时有发生,抗台大多在这个时候展开。

  1997年的那场的洪水则是百年不遇的,的确是萧山历史上最为凶险的一次洪灾,萧山投入了空前的人力、财力、物力,打了一场极为艰巨的“7.9抗洪”保卫战,最终我们保住了千里江塘大堤,保住了萧绍平原,保住了萧绍平原600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萧山的“7.9抗洪”从7月6日到11日历时六天,主战场在戴村、欢潭、进化、闻堰、义桥、许贤、临浦、浦阳8个南片乡镇。“二江一河”保卫战,在流经这8个乡镇的钱塘江、浦阳江、永兴河段的江河大堤上打响。

  金烽:1997年的这场洪水,萧山历史上将它标注为萧山百年历史罕见,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吗?

  林振国:7月6日起,萧山持续大到暴雨。7月8日起南片汛情告急,且来势迅猛,出现水位高、涨势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为萧山百年历史罕见。一是,雨量大,水位高。像钱塘江西江大堤闻堰段降雨量293毫米,为历史纪录来最高;外江内河均超过危险水位,为50年一遇。钱塘江闻堰段最高水位为10.19米,比危险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高出0.69米、0.45米。浦阳江欢潭段最高水位达12.30米,超危险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1.8米和1.37米。临浦等浦阳江沿线乡镇水位都高过历史水位。二是,涨势快,汛情来得突然。7月8日8时至9日8时,24小时水位上涨超过2.58米,为萧山历史上第一次。第三,泄洪慢,且持续时间长。外江水位高出临界水位,外江水位高出内河水位,无下降趋势。

  造成这一汛情的原因有三:一是,雨量集中,特别是上游的诸暨、富阳降雨量大,致使下泄洪水流量持续加大。9日,富春江下泄流量已增加到1.2万立方米每秒。二是,正值农历六月初,汛期加天文潮,钱塘江水猛涨顶托,外江水位高过内河水位,浦阳江水无法外排钱塘江。三是,上年的8月起,钱塘江流域降雨量少,下泄流量少,钱塘江口泥沙淤塞严重,江底在汛前已抬高了1.5米,暴雨,江水猛涨,钱塘江水外流出海严重受阻。

  汛情和灾情告急,可以说是十万火急了。

  钱塘江西江大堤闻堰段数十处严重渗水、漏水、裂缝,汹涌的江水倒灌,猛扑大庙前,5.6公里长的江堤随时有被撕裂、决口的可能。

  西江大堤危在旦夕,大堤背后是富饶的萧绍平原,6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悬于一线。

  浦阳江萧山段50多公里的大堤数十处江水漫顶,数百处堤塘滑坡。义桥山后村小围垦汪洋一片;浦阳尖山村被洪水冲进,数千村民遭大水围困。

  永兴河,水位过10米,超历史最高1米,戴家山溪河公路堤塘出险,下游石盖桥冲走,13座水库出险。

  浦阳江两岸已是险象环生,沿江的欢潭、浦阳、进化、临浦、戴村、义桥、许贤等乡镇家园被毁近在眼前。

  此刻的萧山,尤其是西江大堤和浦阳江段就像一只在洪水中浸泡多时的“泥锅”,随时面临散架。

  萧山经受着一次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特大洪灾的考验。

  在这危急关头,全市紧急总动员,四套班子领导带领部委办局负责人分片包干到一线指挥,各乡镇一把手带领抢险小分队到最危险地段抢险护堤,全市5000多名民兵被组织到了一线;市后勤保障指挥部统一调度全市抢险物资和人员;闻堰和南片其他镇乡的十万干部群众加入保堤塘、保家园的战斗。电力、通讯、交通等部门全力配合支持一线抢险。许多企事业单位主动为抢险一线送水送点心,在最紧张的四天四夜(8日-11日)许多同志都始终坚守一线大堤,没合过眼,场面震撼感人,可歌可泣。

  西江大堤出险和“两个死守”

  金烽:7 月9日,萧山出现险情,在钱塘江西江大堤闻堰段面临溃堤的关口,省委书记李泽民、代省长柴松岳等第一时间赶到闻堰抢险,第一时间明确“两个死守”:一是大堤死守,二是萧绍平原死守。

  林市长,当年,为什么萧山的“7.9抗洪”会上升到事关全省安危的高度?当年,西江大堤究竟发生了什么?

  林振国:萧山的7.9抗洪,围绕“二江一河”打响保卫战,决战决胜的主场战就在钱塘江西江大堤闻堰段的5.6公里的大堤上,准确地说在大庙前、雨伞社、小砾山、第三水厂这四个点段进行守堤、护堤、保堤。闻堰的干部群众、萧山各方的增援力量、解放军官兵上万人以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死守西江大堤。

  浙江省和杭州市领导对萧山的抗洪抢险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泽民,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柴松岳,省委副书记王金山,省委常委、秘书长吕祖善,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副省长鲁松庭,杭州市长王永明等先后赶到西江大堤检查指导抗洪抢险,他们一再叮嘱,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西江大堤,死守萧绍平原。这“两个死守”后来就成为萧山7.9抗洪的一条主线。

  西江大堤第一次出险,在9日14时许。

  当时外江水位已高达9.95米,雨大、风急、浪高,江水持续不断上涨。 14时20分许,大庙前江堤上两处已废弃的闸门出现多处渗水,高水位的江水倒灌,哗哗地流入大堤内,仅数十分钟,闸门两旁的大堤有三处大面积渗水,始为清水,后为混浊黄水,按多年抗洪的经验判断,大堤有可能要决口。随后,雨伞社、小砾山、自来水厂处也出现大大小小的管涌,西江段全线告急。

  我是下午赶到闻堰镇的,在巡查西江大堤时,感觉形势很危急,心里很不放心,临时取消原计划到南片其他乡镇检查的行程,留在闻堰抗洪,出险时刚好在现场。

  当时,我们第一时间组织闻堰数百名干部群众进行抢险。采用抢危塘的老办法,干群们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在洪水倒灌的闸门处用泥石沙包袋筑起一道护堤,可是由于洪水流量大,冲击力强,第一道防线很快被水淹没。

  我和市委副书记赵纪来、农水局局长楼才定短暂商议后定了两条措施,一是出险大堤加高加固,守住第一道防护堤;二是大堤后面加铺一条塘渣线,修筑增设第二条防护堤。

  新计划开始组织实施,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西江大堤全线告急,抢险人员分兵各地把守,大庙前的兵力不足。我让一旁参与抢险的市委常委、人武部长朱张松速速与驻萧部队联系请求增援。半小时后,驻萧海军37947部队50多名官兵进入现场抢险。两个小时后,在军民协同作战下,用泥石袋叠加起了长达数十公里的二道防护堤,将倒灌的洪水挡住,大堤决口的险情有所缓解。

  13时30分,得知萧山汛情吃紧,坐镇省防汛指挥部的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柴松岳就打来了电话。电话里,柴省长不断叮嘱:老林啊老林,你要顶住啊,萧山要顶住,萧山的防洪事关萧绍平原的安危。我在电话里当即表态:我和萧山100多万人民一定全力以赴,全力抗洪抢险,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请领导放心,只要萧山人民在,大堤一定在。在这之前,在国外出访的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市委书记吴键打电话了解萧山防汛情况,要求我们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金烽:西江大堤出险,省指挥部表态,所有人员在西江大堤危险期间一个也不准撤离,誓与大堤共存亡。萧山方面空前紧张,压力也特别大,当时的士气如何?

  林振国:因为西江大堤的安全意义非同一般。闻堰地处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交汇处,险情四起的西江大堤是抵挡三江水的唯一屏障,其身后则是广袤富饶的萧绍平原,萧山和绍兴两地600多万人民在此安家乐业,萧绍地区经济发达,企业星罗棋布,是浙江制造业最重要基地之一。

  由于坐弯迎流,受洪水顶冲,西江大堤是萧山钱塘江段最险要地段。大堤又系百年老堤,抗洪能力低,出险概率大。这几日连续大雨,此时大庙前的河床深达吴淞口零下29米。一边是江道大量泥沙淤积,一边是暴雨江水猛涨,一边是外排入海受阻。三重叠加,西江大堤防洪危机四伏。

  钱塘江江心每年都在两岸间漂移,那几年,闻堰段又临深港,如决堤,处于潮汛期的滔滔洪水将汹涌而入,萧绍平原瞬间将毁于一旦,而此刻大庙前又临深港,这一特珠的地理环境,极易造成钱塘江由此改道,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16时,省委常委、秘书长吕祖善,省水利厅长章猛进率数10位水利专家组一行进驻闻堰镇。由省政府、省水利厅、萧山市联合组建的西江大堤联合抢险紧急指挥部在闻堰成立。随即,指挥部发出第一号令:不惜一切代价,死保西江大堤。指挥部所有人员在西江大堤危险期间一个也不准撤离,誓与大堤共存亡。省领导在会场上展现出来的果敢和决心,至今记忆犹新。

  其间,章猛进问:西江大堤抢险指挥部谁来担任总指挥?指挥部设在萧山闻堰,西江大堤在萧山,我们是东道主,所以,我没多想就表态说:指挥部在萧山,我来做吧。

  按临时指挥部制定紧急抢险计划,临浦至闻堰江塘大堤段实行交通管制,只允许抢险车辆进出,沿江危险地段的市民开始有计划疏散。 萧山市的城建、粮食、商业、交通、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火速集结至闻堰参加抢险。

  17时,西江大堤15处险情工段按水利厅专家们紧急制定的方案抢险。当时有人问:万一决堤了,怎么堵决口?章厅长说:大型卡车装满黄豆,开下去死堵,黄豆浸水膨胀,堵决口有效果。一声令下,交通局、粮食局开始增调卡车和黄豆,以备急需时用。

  17时30分,市委常委、城厢镇党委书记董学毛率领100多名民兵前来增援,迅速投入到第三水厂险情段护堤。

  18时许,西江大堤第二次出险

  夜幕降临,钱塘江起潮,西江大堤水位快速上涨。而此时,上游的富春江洪水正在下泄,钱塘江潮水起涨,上游洪水顶托,西江大堤段渗水处开始增多,险情再次告急。

  坐镇闻堰一线指挥部的水利厅厅长章猛进同专家们紧急磋商后,亲自电话调度富春江下泄流量减至1000立方米/每秒,以减轻西江大堤的压力。

  指挥部根据险情向省军区请求派军队支援。

  20时许,经省委书记李泽民、代省长柴松岳亲自联系,十五辆军车载着驻浙集团军第二团的326名官兵赶到西江大堤,浙江武警机动支队300名官兵赶到了一线,驻萧山37947部队和57367部队官兵也加入了加高加固大堤的抢险行列。

  在大庙前、雨伞社、小砾山、第三水厂段,解放军、武警官兵和萧山干部群众奋不顾身跳进江水中打桩、抛沙包、堵管涌。有战士们说:浙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为萧山平安,我们牺牲了也值。

  22时,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到西江大堤检查抢险工作。

  23时45分,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柴松岳取消原计划去四川开会的行程,由杭州笕桥机场直接折返,赶到西江大堤大庙前检查抗洪工作。柴松岳向奋战在一线的军民致以亲切的慰问。柴省长一再强调:钱塘江西江大堤事关萧绍平原的安全,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死保西江大堤,确保萧绍600万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代表全省人民感谢你们。柴省长现场督战,极大鼓舞了军民战胜洪魔的勇气和信心,西江大堤上,工号声、打桩声响彻一片。

  暴雨时歇时下,江水高位不退,西江大堤险情时起时伏,在抢险大军的努力阻击下,大堤经受住了24小时的生死考验。

  10日下午,冒着淅沥的雨,省委书记李泽民和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杭州市长王永明一起出现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闻堰大庙前。

  经过一天一夜的抢险,同洪水开展殊死搏斗,在渗水处已垒起长达近百米的护堤,险情得到控制。在刚筑起的泥泞护堤上,李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这里的抗洪抢险不能有一丝疏忽,否则钱塘江将面临改道的重大灾难,你们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动员各方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死守住。我回答说,请省领导放心,萧山人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省委省政府重托。

  在抢险工地现场,李泽民握住一位挑土老大爷的手关心地问,多大年纪了?老大爷说已有60岁了。李书记说,要当心身体,感谢你们为保大堤做出的贡献。老大爷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会尽力的。

  10日晚至11日晨,天降大雨,西江大堤第三次出现险情,一度万分危急。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启动闻堰和城厢镇居民的撤离计划,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一夜,我们过得惊心动魄。

  11日5时许,钱塘江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大雨消停,钱塘江西江大堤闻堰段险情大大缓解。

  11日上午,12日上午,副省长鲁松庭,省委副书记王金山相继来到西江大堤检查萧山抗洪工作,慰问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要求我们夺取抗洪最后胜利,恢复生产,做好灾后自救工作。

  经过72小时抢险,西江大堤保住了,萧绍平原保住了,萧绍平原600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住了。(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