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艳露 通讯员 何霞玲 本版图片由临浦镇提供
小满过后,麦粒渐满。
在“萧山·未来大地”横一村,青山为屏,绿水为脉,千亩麦田环绕村居,铺就这个杭南小山村美丽共富的底色。
5月23日,2022第三届萧山乡村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旅游日活动在临浦横一村正式拉开序幕。
活动以“美好旅程 共富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现了萧山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新业态创建成果,文旅合作项目签约、非遗市集打卡、“百县千碗”中的萧山味展陈、农特产电商直播、文旅产品大抽奖、喜马拉雅电台“萧山乡村旅游专辑”正式上线……活动丰富多彩,让现场和直播间的市民朋友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个有颜、有料、有味的萧山。
临浦两村入选省AAA级景区村
开幕式上正式发布了新出炉的萧山区省3A级景区村名单,临浦镇横一村、白鹿塘村上榜。
两个村,一南一北,既是临浦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的缩影,也呈现了临浦探索乡村振兴的不同方式。
去年“十一”,横一村成功“出圈”,短短半年时间吸引客流超40万人次。今年初,横一村又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
村党委书记傅临产在现场推介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我们村背靠这片我国南方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柿林。这么多年单纯卖柿子,卖完柿子还能卖什么呢?”
而横一村蝶变的故事,就从破解这个问题展开。
去年初,横一村启动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从一只柿子入手,建设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让村庄成为菜园、公园、学园、家园,实现“山水林田村”的价值再造,从卖柿子变成“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让八方来客在这里流连忘返,让村民在绿色中奔向共富。接下来,横一村将通过建设未来乡村,打造全省示范样本,全方位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在推动全村发展的同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创富,让全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位于临浦、戴村、浦阳三镇交界的横一村,火成了“网红村”,而位于临浦镇北侧的白鹿塘村内外兼修, 火成了“标杆村”。近年来,白鹿塘村开展了以“家庭美、居家净、家风好、诚信优”为目标的“精致农家美丽庭院”打造工程,并以村内的赵家潭为重点,打造“枕水人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硬件品质。同时,白鹿塘村还被评为“浙江省农村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并成功创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不断为美丽乡村积蓄软件品质,吸引了无数省内外政府考察团参观学习。
文旅赋能更具萧然“乡”味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时代框架下,萧山各镇街不断深挖本土特色,重塑“记忆中的符号”,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文旅产品,以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动力,以旅游产业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其中,临浦的“记忆符号”首推“小上海”。
在旅游节开幕式上,包括《临浦19文旅项目合作经营协议》《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与推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展乡村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等在内的六大文旅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临浦是千年古镇,但“临浦镇”三个字作为行政区域地名则是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民国时期的临浦盛极一时,一平方公里左右的“饭架街”就有商铺800余家,米行、木行、布行遍布,饭馆、旅馆、剧院等休闲服务业非常发达。此外,西施文化、蔡东藩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
把“临浦19”作为老街保护改造项目的名称,也表明了临浦重振“小上海”繁华的决心。临浦镇与杭商旅合作,共同开启“临浦19项目”,实施老街改造提升工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推进“投、建、运”于一体,定位“杭城新文旅、萧山老味道”。项目在保留临浦老街烟火气的同时,注入更多时尚、趣味、受年轻人群喜爱的元素。国漫民国街、火星馆、主题剧本杀大剧场……预计今年7月,市民和游客就可以在浦阳江畔邂逅一座好看、好玩、好吃的开放式互动商业街区,一个颠覆想象的临浦老街。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本届萧山乡村文化旅游节有13项子活动,将从5月一直延伸至10月,包括首届岳飞忠孝五义文化节、第24届萧山杜家杨梅节、2022临浦梅里方柿节等,将在萧山进化、所前、临浦等镇街开展。
行走在这些乡村,市民游客可以更深度地体验别具一格的萧然“乡”味,在这里遇见乡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