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游石像
■文/ 钟妙明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1125年。幼年正逢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中原沦陷之际,民族危难的激励,使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他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得罪了朝中妥协势力;更兼不受秦桧笼络,所以他仕宦生涯十分坎坷,在政治上很不得志,赋闲几十年。他性格洒脱,豪迈不羁,并且诗才出众。他以诗抒发抑郁不平之气胸中不畅,表达报国无门之慨。其诗风平易晓畅与雄浑豪迈兼具,沉郁顿挫可比杜甫,清新俊逸可追李白,世人多以诗豪目之。
作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的故乡与萧山毗邻,两县接界于临浦。陆游的诗有着深深的萧山情结,《剑南诗稿》中,与萧山相关的诗作已近百首。陆游以他动人的诗句,为萧山做着无私的宣传,堪称萧山的形象大使。
陆游是举世皆知的大诗人。
今天,我们读陆游诗,常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感动,然而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其内容包罗万象,其风格多姿多彩,绝非简单的“家国情怀”所能概括。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1125年。幼年正逢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中原沦陷之际,民族危难的激励,使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他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得罪了朝中妥协势力;更兼不受秦桧笼络,所以他仕宦生涯十分坎坷,在政治上很不得志,赋闲几十年。他性格洒脱,豪迈不羁,并且诗才出众。他以诗抒发抑郁不平之气胸中不畅,表达报国无门之慨。其诗风平易晓畅与雄浑豪迈兼具,沉郁顿挫可比杜甫,清新俊逸可追李白,世人多以诗豪目之。
作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的故乡与萧山毗邻,两县接界于临浦。陆游的诗有着深深的萧山情结,《剑南诗稿》中,与萧山相关的诗作已近百首。
萧山诗作遗香浓
淳熙七年(1180),陆游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逢抚州大旱,兼山洪暴发,很多百姓丧生,幸存者也又饥又困。陆游见此,当即奏请开仓赈灾,鉴于形势紧急,他在未得朝廷同意时便拨粮济困,不久遭弹劾,被罢职。后来他在回乡路上,途经萧山,写下《渔浦二首》和《萧山》两诗。
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
安得移家常在此,随潮入县伴潮归。
船过桐庐,家乡在望,驾着潮水一路归去,大好河山尽入眼底,渔浦的江山风景真是天下少有。在这种由衷的赞叹中,陆游罢官的郁闷心情已经一扫而空。
而在《萧山》这首诗中,陆游写道:
素衣已免染京尘,一笑江旁整幅巾。
入港绿潮深蘸岸,披云白塔远招人。
功名姑付未来劫,诗酒何孤见在身。
会向桐江谋小筑,浮家从此往来频。
诗句讲述自己离开了污浊的官场,陆游身心顿觉愉悦,运河两岸的景物也显得格外动人。停船的埠头上,碧绿的河水轻轻地拍打着堤岸;梦笔桥畔高耸入云的白塔远远地向人招手。此刻,功名利禄暂且一抛而空,诗酒自娱是何等惬意。为此,他想在萧山觅一住处,这样他便能坐着船,经常在山阴与萧山间来回。浮家是指船,坐船频频往来萧山,既是陆游的期望,也是他生活的写照。
淳熙十二年冬,他在往返临安时又一次路过萧山,写下了一组诗,其中有《梦笔驿》《舟中感怀三绝句》《西兴泊舟》《钱清夜渡》和《夜归》。船到梦笔驿已是黄昏,他在《梦笔驿》中这样写道:
朱扉水际亭,白塔道边寺。
扁舟几往返,每过辄嘘唏。
经秋病不死,岁暮复一至。
少年自喧哗,此老独憔悴。
可怜钓鳌客,终返屠羊肆。
吾身行亦无,荣辱安所寄。
短灯照孤愁,寒衾推残醉。
明当临大江,一洒壮士泪。
陆游报国无门的愤懑在诗中表露无遗。梦笔亭的朱门和江寺的白塔,是诗人乘船往返萧山再熟悉不过的景物,每次经过总不免叹息。诗人自秋天大病,直到岁暮才初愈,形容憔悴。但憔悴的不仅是容颜,更是内心的创伤,这与少年们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当初博取功名,本想为国出力,可到头来却不得不回到屠宰牛羊的市井之间。转念一想,自身也将归于虚无,荣辱又能寄托在哪呢?对着孤灯,独自忧愁,寒冷的被子似乎助长了残留的醉意。诗人因壮志难酬,欲借酒以消胸中块垒的形象呼之欲出。然而,愁不易消,诗人只能寄希望于明朝,面对浩浩钱江,痛快地大哭一场。也许只有如此,才能找回内心的平衡。
其《舟中感怀三绝句(其三)》曰:
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不眠数尽鸡三唱,自笑当年起舞心。
诗人半夜无眠,数着一遍遍的鸡鸣,对自己当年怀有祖逖、刘琨闻鸡起舞般的壮志自己也觉得可笑。在这种无奈的自嘲背后,仍然是有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在愤慨的底色上,偶尔也有如《钱清夜渡》的豪言壮语:
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
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
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
一日天胜人,丑虏安足醢!
男子汉胸怀大志,即使到死也不后悔。于是想着在黄河边,手执大戈,身披铠甲。虽然老来更加穷困潦倒,但壮志依然在胸。有朝一日天意胜过人力,把那些丑类剁成肉酱也不值得一提!由于现实的不得志,豪言壮语只能借想象出之。我们透过表面的文字,看到的仍旧是无尽的不甘与愤慨。
淳熙十二年春,陆游被再度起用,任朝议大夫、严州知府。他在赴任途中,又经萧山,过湘湖作《题跨湖桥下酒家》诗:
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
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
小店开新酒,平桥上画船。
翩翩幸强健,不必愧华颠。
此时的陆游,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身体强健,因再次居官而心情大好,毕竟在古人眼中,报国只有参政才能实现。于是,湘湖的秀丽风光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生机盎然:湖水比染过还绿,野花红得简直要燃烧。
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知府任满后,沿富春江东归,经渔浦。船到萧山,留诗两首,分别为《宿渔浦》和《溯小江饭舟中》。
《宿渔浦》写道:
东归剡曲只三程,旅泊还如万里行。
灯影动摇风不定,船声鼞鞳浪初生。
曳裾非复白头事,瞑目那求青史名。
归去若为消暮境,一蓑烟雨学春耕。
归家的路程并不遥远,但身在舟中,感觉如行万里。灯下影子随风飘忽不定,船声鼞鞳因浪初生。年华老大,已经不想奔走于权贵之门,死去也不求在历史上留下名声。回家如果为了消磨老年时光,那么可以穿着蓑衣在烟雨中学习耕作。此诗反映了诗人在任满后一种无所求的心态,不管出仕与否,个人都不能改变什么,那就只能躬耕田亩,归隐林下了。
直至嘉泰二年,陆游年近八十,又被朝廷起用,任为暂代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主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是年冬,在临安修史期间,作《冬晓》:
恩免宵兴趁晓班,养慵终觉愧吾颜。
浮名半世虚催老,高卧何时复得闲。
两岸夕阳渔浦市,数峰寒霭沃洲山。
扁舟来往无穷乐,此事天公岂所悭?
皇帝恩典,免除了诗人早起随众臣早朝,如此慵懒,诗人自觉羞愧。虽然半生虚名在外,可如今已然老去,何时才能高枕无忧,真正享受清闲呢?夕阳之下的渔浦集市,寒雾中的江中小洲,一动一静,萧山的风光真是美妙。在家乡山阴与临安之间乘船来往,有着无穷的乐趣,上天应该不至于吝惜这点吧?诗人为免于早朝既感欣赏,又觉惭愧,对自己半生一事无成感到无奈,觉得岁月蹉跎,光阴虚度。唯有秀丽的萧山渔浦风光让诗人感到惬意,希望能经常穿梭来往。
宁宗开禧元年,陆游在家乡的鉴湖中放舟,然而,他的心里浮现的却是萧山运河边的情景。于是,他在《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其十二)》中这样写道:
梦笔桥东夜系船,残灯耿耿不成眠。
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
陆游想起了无数次梦笔桥下泊船的情景。从临安到萧山要一日的水程,通常到了梦笔驿已是黄昏,于是陆游的船往往就在梦笔桥外停泊,但是,忧国忧民的陆游总是长夜难眠。多少年过去了,同样是报国无门的潮神伍子胥也依旧怨怒未息,把钱塘江澎湃激荡的潮声送到诗人的枕边,引起了诗人深深的共鸣。
开禧三年,83岁的陆游,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首关于梦笔桥和浙东运河的诗——《烟波即事十首(其六)》:
梦笔桥边听午钟,无穷烟水似吴松。
前年送客曾来此,唯有山僧认得侬。
在运河上浮家往来,是陆游的一个固有的情结。只要一接触山水,它就会在诗人的脑海中闪现。暮春时分,湖上行舟,诗思汩然。然而,面对鉴湖山水,陆游念念不忘的还是萧山的梦笔桥和运河。那里有诗人熟悉的人,熟悉的物,他们使诗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湘湖莼鲈欲垂涎
在陆游眼中,萧山简直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湘湖简直成了他的母亲湖。湘湖、渔浦、西兴,这些最能代表萧山特色的自然人物景观经常出现在他的诗中。
他对湘湖情有独钟,写下了多首关于湘湖美景和美食的诗篇,流露出报国无门的隐忧,表达了归隐湘湖的意愿。《新晴马上》一诗这样写道:
绝塞勒回勋业梦,流年换尽市朝人。
此生安得常强健,小艇湘湖自采莼。
从边塞归来,建功立业之梦已然破灭,时光流逝,朝中大臣尽皆更换。只愿自己身体健康,驾着小艇在湘湖上采摘莼菜。湘湖之莼菜为越中美味。袁宏道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又说:“此物东不逾绍,西不过钱塘江。”可称得上真正的萧山特产。诗人壮志难酬之际,愿意在湘湖亲自采莼,足见对它的喜爱。
再有《稽山行》:
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
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
莼菜再加鲈鱼,那真是美上加美,羊酪怎么能与它们相比呢?西晋张翰因思莼菜羹、鲈鱼脍而毅然辞官的典故,诗人肯定耳熟能详,他虽然没有因此而辞官,但对于美味的偏好,想必是感同身受吧。
《春游》:
莼菜鮆(鲚)鱼初满市,莫将羊酪敌南烹。
再次表明,湘湖莼鲈是人间芳鲜美味,相比之下,羊酪也不足挂齿。又作《渔夫词》曰:
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湘湖莼菜,再加菰米,香滑柔腻,舟中下酒,酒醉舟横,浑然不觉。粗略统计,《剑南诗稿》写到莼菜的地方不下50处,不妨再举几例:
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长相思五则(其四)》)
寻僧独泛若耶月,携友共采湘湖莼。(《病后往来湖山间戏书》)
荷花折尽浑闲事,老却莼丝最恼人。(《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十二首(其八)》)
湘湖的莼菜成了诗人乡居的念想,观潮时想着,月下泛舟时想着;荷花凋残只是寻常事,莼菜老了,才是令人烦恼的。可见诗人对莼菜的钟情。
淳熙十一年春,陆游居乡期间经过萧山,写了一首题为《雨中泊舟萧山县驿》的诗:
端居无策散闲愁,聊作人间汗漫游。
晚笛随风来倦枕,春潮带雨送孤舟。
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
自笑劳生成底事,黄尘陌上雪蒙头。
平日里没有办法消散闲愁,那就暂且作一次漫无边际的远游吧!倦倚枕边,随风传来悠扬的笛声;水送孤舟,春潮带来更多的雨水。店家的菰米饭初熟,飘来香气;集市上的莼菜滑腻欲流。一生辛劳却一事无成,感念及此,不禁觉得好笑,更兼黄尘满天,白发满头。这首诗并没有陆游通常的愤慨,在无奈的自我解嘲中,传达了相当旷达的胸襟。菰饭、莼菜这些美味令诗人回味无穷,使闲居生活多了几分乐趣。
陆游一生,多次往返萧山,留下了大量有关萧山的诗作,这些诗歌是诗人心境的记录,是最感人肺腑的心声,是最真实生动、最深刻细腻的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