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穿越”志留纪 研学萧山地质 2022年12月02日  

小记者合影

采集岩石标本

观察岩石

  11月26日,19名萧报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零距离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将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他们丈量北干山,以研学的形式探索地球奥秘。

  一步一脚印丈量着山路,聆听着老师介绍北干山地质背景,了解北干山的形成过程。从北山通览眺望城市,发现人文萧山;置身通览之中,婉如穿越时空隧道。北干山的岩石形成于4.2亿年前的志留纪与3.8亿年前的泥盆纪,翻过北干山,如同“穿越”了志留纪。

  路过碧云亭,围栏上记载了萧山湘湖旧时八景,还有杨时建湖的故事。来到季真轩,这里立有萧山名人贺知章的石像。他写的《回乡偶书》,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句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的乡愁。

  素不起眼的石头也能为大自然创造一份独特的美。“岩石分为三大类,具有成层性的是沉积岩;具有面理的是变质岩;有侵入接触的是火成岩。北干山上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而大家脚下的楼梯则是花岗岩,两边的护栏是人造岩石……老师指导大家分组开展岩石研究,小记者们一边爬山,一边仔细地观察着身边的岩石,时不时蹲下来用手轻轻地摸一摸,认真分辨岩石的类别。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学会了使用地质锤采集岩石标本,运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特征。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探索了北干山地址风貌,还发挥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根据此次活动的行走路线、岩石标本特点绘制自然笔记。通过亲身实践,小记者们学到了不少知识,采集到岩石标本的小记者如获珍宝,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文/蔚佳豪 摄/蔚佳豪 陆梦姣)

  小记者 邹云昆 回澜小学402班

  这回我们来到了北干山,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首先,我们来到了北山通览,这条钢铁巨龙悬于两山之间,站在上面望下去,下面的一辆辆汽车,如同一只只小仓鼠,穿过了这条梦幻通道,我们开始了正式的登山之行。

  我们发现远处有一座建筑,就赶忙跑了过去,走近一看是一座亭子,门前的牌子上写了3个字,我们左猜右猜,有的人说是“碧宁亭”,有的人说是“楼云亭”,最后看了一旁的介绍才得知这原来是“碧云亭”。在亭中稍息片刻,我们又继续前进,经过两个观景台之后,我们又远远地望见了一座亭子,这回我一马当先冲在前面,结果被亭边的一个“大块头”吸引了,我来到了这个“大块头”的正面,才发现原来是贺知章的雕像,我一边拿出放大镜,一边又看起了介绍,很快大部队也跟了上来。这时,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这座雕像是用什么做的?”我们七嘴八舌,有了很多答案,砂岩、花岗岩……猜什么的都有,最后老师向我们公布了答案:“是用花岗岩做的。”

  我们越往前走,发现路边裸露出来的大石块越来越多,最后我们来到了北干山的玉顶峰,老师给我们科普了附近石头的知识, 我又学了不少地质知识,我向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