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叶臻刚

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

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少俊

“安居守护”家属代表吕洁芳

读者代表汪辉

安装“安居守护四件套”智能设备

固定呼叫器
■文/记者 韩柳青 摄/记者 周煜程
萧山,是数智化养老的“优等生”,早在2021年就为全区6000余位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安装了“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这套设备如同一个“云保姆”,24小时守护着老人们的安全。
2年过去了,安居守护打算推出2.0版,要进行迭代更新了。那么,现有的“安居守护”四件套,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可否让这项智能安全监测设备普惠更多老年人?迭代升级的“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将会新增哪些内容(场景)?
昨日,萧山日报圆桌汇邀请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叶臻刚,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少俊、“安居守护”家属代表吕洁芳、读者代表汪辉,一起探讨“以数惠老”,让萧山更多的老年人能享受数字化改革的美好养老生活。
3年前,萧山为何能率先启动“安居守护”建设?
什么是“安居守护”?怎样的考量下,使得萧山在全省率先探索“安居守护”? 此次“萧报圆桌汇”访谈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问题。
安居守护,是为我区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的居家安全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为老人家中安装烟感、气感、门磁及睡眠呼吸监护仪等“安居守护四件套”智能设备,然后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监测,及时发现独居老人在家中的突发状况并立即响应。
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叶臻刚表示,萧山老年人口规模位居杭州各县市区首位,且我区老龄化问题严重,家庭养老负担重,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而且,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的萧山老年人的首选。基于老年人居家养老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区民政局打造了萧山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
“从2019年,我们就开始了‘安居守护’项目的初步探索,从2020年开始,萧山区民政局正式启动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项目建设。2021年7月,我们为全区6000余位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安上了‘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在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萧山一直不负先行者的称号,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浙江省民政数字化改革第一批“优秀应用”、市区两级党史学习教育“民呼我为”最佳实践案例……自“安居守护”上线以来,这一“萧山方案”已经广获好评。
对于萧山来说,这件事是首创,也意味着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必须一路不停地探索。在整个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阻力和困难是什么?
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直言,最大的困难就是系统建设的工程庞大。“安居守护”场景是个系统工程,场景开发内容多,而且需要协同的部门多,已汇聚公安、卫健、人社等19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建成区、镇街、村社一贯到底的“安居守护”三级驾驶舱。与此同时,“一户一策”开展设备的选型和安装等工作,需要走村入户,工作量非常大。
在运营过程中也发现部分老年人为了省电,有随意切断电源的行为,造成预警不准;甚至有个别老人家属由于没有妥善保管设备,导致设备遗失或损坏,不能正常流转和轮换,损害了其他老年人使用这项服务的权利。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表示,希望老人家属遇到设备故障,及时拨打“96345”热线电话报修。退出服务时,也请妥善保管并通知“96345”热线工作人员及时回收。
那么如何申请呢?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镇街、村社摸底后,动员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安装;另一种是老年人及其家庭直接在浙里办“e养萧然”应用注册,一键申请。
据悉,“安居守护”场景累计将6500余位特殊困难老人纳入守护范围,因老人去世、居家环境变化等原因退出,目前还有部分设备,区民政局将对全区80周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进行安装意愿摸排,愿装尽装,争取11月前完成。
“安居守护”体现的正是萧山的担当。该场景自上线以来,已全域覆盖我区22个镇街,累计预警居家安全隐患1.1万余次。
安居守护,给了老年人怎样的“守护”?
在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有一支由15名话务员组成的专业运营团队,以三班倒的方式,时刻守在 “安居守护”数智驾驶舱前,后台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察觉各类险情,给老人们及时“排雷”。
“我奶奶使用‘安居守护’这套设备已经两年多了。这东西装着老人心里很安心,作为小辈的我们也放心不少。有一次,我们就接到了预警电话,提示烟感报警了。我们及时前往奶奶住所,发现锅里烧着的菜都已经焦了,但是奶奶人不在家。当时一家人都很后怕,如果没有设备预警,家里可能就要出现危险了。”家属代表吕洁芳对“安居守护”这个“神器”十分认可。她也提到,最初技术人员上门动员安装时,家人对于“安居守护”设备的运用不了解,担心侵犯隐私,但是了解之后打消了顾虑,并第一时间选择了安装。
这套“安居守护”的设备,实实在在解决了很多高龄独居、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实际困难。
“目前,我们设置了家中着火、煤气泄漏、久出未归、睡眠质量差、心率异常、呼吸暂停等36种‘主动感知警情’,由5G网络回传感知数据,一旦我们的系统提示预警,服务人员会在5分钟内响应,并及时进行处置。”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少俊说。
在前期,记者也已实地探访了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站在偌大的“萧山区安居守护场景驾驶舱”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张布满“绿点”的萧山地图,一个个“绿点”代表的就是在萧山正被守护着的老人们。上面显示着“累计告警处置完成次数”——11575次。这里,就像是每位老人的24小时“守护神”,时刻守护老人们的平安。
在工作人员的电脑内,记者看到,一条条预警响应都被系统所记录。“一有预警声响起,我们就会迅速启动三级联动响应机制,依次按需联系老人及其家属、社区工作人员、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说。
记者还观察到一个细节,就是“萧山话”!访谈中,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少俊表示,考虑到为萧山本地老人服务的特点,我们对工作人员的第一要求就是会讲萧山话,以便更好地与老人进行沟通。小小一个细节,体现的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与贴心。
在萧山,大部分的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这样的安居守护,让他们在家也仿佛在享受专业照护,得到24小时不间断的动态管理和远程守护。
迭代升级的同时,能否走市场化的道路?
自2021年上线至今, 为了让老年人更便捷地使用,作为数字养老“优等生”的萧山,今年要为6000余位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迭代更新“安居守护”智能安全监测设备。
“安居守护四件套”迭代升级,究竟是怎样的升级?政府层面有怎样的计划,老百姓又有怎样的呼声?在“萧报圆桌汇”访谈现场,大家畅所欲言。
“萧山区在2022年就为原有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发放固定呼叫器,具备双向通话和紧急呼叫等功能,功能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目前,我们考虑在安居守护四件套的基础上,再叠加安装固定呼叫器,方便老年人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呼叫和联系。同时,我们计划与华数公司合作,利用华数有线电视网络,增加更多方便、易操作的服务。”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介绍。
在前期征集意见的时候,有位读者说,是不是可以考虑装摄像头或者智能穿戴手环?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呢?
“前期作场景开发设计时,很多老人和家属都担心个人隐私泄露、使用习惯和佩戴习惯等问题,同时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当然,家属如有这个方面的需求,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类似功能的产品,可以自行购买。”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回答说。
访谈现场,还提到了“安居守护”社会化的问题。读者代表汪辉表示,了解到“安居守护”的好处,很多不满足条件的老年人也渴望能安装。那么,“安居守护”社会化可行吗?
对此,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贺军表示,目前“安居守护”平台已平稳运行近2年,各项功能也非常成熟,扩面的基础是比较扎实的。今年,区养老事业发展促进会已将该项工作列入课题进行调研。条件如果成熟,我们将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满足老年人更加多元化的应用需求。
区智慧民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少俊也表示,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后期将根据调研结果,配套做好相应的服务方案以及职能划分,更好地为全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在此次访谈的最后,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叶臻刚特别强调:“设备替代不了亲情,家庭赡养永远是第一位。希望广大家属能够继续发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安居守护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安心、安全、美好的晚年生活。”
养老之路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区成功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并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也是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肯定。接下来,区民政局还将继续加强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把智慧元素有机融合到养老服务的全过程、全领域,让更多老人过上有品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