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稻草人、古法打稻、农田野趣…… 在义桥 遇“稻”美好 2024年11月05日  

  ■文/记者 顾晨艳  摄/记者 旷野

  又到一年丰收季,风吹稻浪香遍野。11月3日,萧山区义桥镇第四届割稻节如约而至。

  由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义桥镇推出的遇“稻”美好研学活动也在田野间火热开展。40组亲子家庭在这里体验最原生态的收稻、打稻,传承农耕文化,共享快乐的亲子时光。

  在义桥镇昇光村粮食功能区,成片的稻田长势喜人,一串串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摆,掀起层层“金浪”。活动还未开始,小朋友们便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迫不及待想要亲手参与到农事体验中来。

  古法打稻 感受浓浓乡愁

  告别现代机械,尝试古法脱粒,每一次敲打都是对古代农耕文明的致敬。呈现在眼前,是那些古老而质朴的农具,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专业的讲解带孩子们了解了农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在“梆、梆、梆”的用力甩打声中,稻谷纷纷脱落,孩子们亲身体会了传统手工打稻谷的艰辛和乐趣。“虽然很累,但很有意义。”家长纷纷表示。

  每一次敲击,仿佛穿越时空,走进昔日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汤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来到义桥看秋天的稻谷、打谷子,她说:“我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忘了自己的根,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农趣游戏 让笑声留在田野

  稻田里不只有辛苦的劳作,还有丰富多彩的农趣游戏。打下稻谷后的稻草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制作稻草人。

  是时候发挥想象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属于小家的稻草人了!大家分工合作,用木棒搭建稻草人骨架、挑选稻草“丰满”稻草人的身体,然后根据自己的设想造出形态各异的稻草人。

  孩子们还就地取材,给稻草人装扮起来,优雅的舞蹈家、滑稽的小丑、长胡子的小矮人等栩栩如生的稻草人纷纷“亮相”,也为美丽的田野增添色彩。

  堆草墩环节,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将稻草捆在一起,收纳起来,堆一个大大的草垛,看看谁扎得更整齐,更牢固。

  重拾老手艺 农家搓长绳

  你知道吗?稻草其实还可以搓成长绳,让秸秆“变废为宝”。活动现场,还邀请到了当地村民,重拾这门老手艺,将一捆捆稻草,你缠我绕地扭编在一起。

  各组亲子家庭随后也参与进来,大家在村民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将两股稻柴夹在两腿间,像结辫子一样打成麻花,再把起好头的稻柴绳一头坐在屁股底下,一头拿在手里,不断续上稻柴,一段接着一段地搓下去。

  搓长绳也叫搓稻柴绳,以前乡间结篱笆、搭瓜棚、编草垫、缠板凳等都用得上稻柴绳,这也是农村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稻花香、蛙声鸣”,活动通过一系列贴近自然、亲身体验的农耕研学,用最古朴的方式传承农耕文化,记录金色回忆,让孩子们在劳作中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