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升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华夏泱泱,山水迤逦,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山水小品文不仅是自然真趣的纸上缩影,更是中华文学史上的璀璨奇观。它发轫于魏晋,成熟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山水小品文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根脉,更在于它真实还原了数千年间华夏风光的灵秀之美,造就了古人怡情养性的精神家园。
《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全书结合自然景观的特色和作者的审美个性,以此为据,共分为9卷,即寻幽、搅秀、穷奇、竞雄、挹趣、流韵、怡情、绎理、骋怀。它所遴选的文章皆为历代山水小品文中颇有代表性的佳作,能够带领读者一睹古人眼中的山水真趣,产生跨越时空的深厚共鸣。无数的前人曾穿行在我们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留下的文字在岁月长河的两岸燃起了点点星火,指引着无数后世人迈开去探寻、去欣赏、去品味的脚步。
其中,我偏爱“挹趣”卷中收录的《雨后游六桥记》一文。袁宏道以清丽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春雨初霁时携友同游西湖的闲情雅趣。寒食遇雨,他本着“当急与桃花作别”的诗意心情出发,惜赏雨后桃花,寄情于湖山的澄明之美。在袁宏道的笔下,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细节都值得细赏玩味。例如,行至落红满地的第三桥时,他与友人们忽见一骑马者身着白色绸缎衣袍疾驰而过,在一片旖旎花雨中尤为耀眼夺目,“光晃衣,鲜丽倍常”,于是纷纷效仿,脱下外衣露出洁白的内衫,“诸友白其内者皆去其表”。大约是山水中的自然真趣激发了作者天真直率的一面,这一举动所显出的顽童般的稚气,令人读来会心一笑。
现如今,西湖依旧,六桥依旧,若是春风正盛,少不得前去湖边信步漫游。走着走着,便一步跨入了数百年前袁宏道笔下的诗情画境,古韵新风,浑然一体。此时此刻,古人眼里的山水幽趣在我们跃然成真,怎能不令人感动惊叹?
纵览山水小品文,你会发现诗与远方不再遥不可及,古人用凝练生动的文字,抚平了千百年来时间与距离留下的沟壑。足不出户,也可遨游书海,遇见千里之外的奇异景观。例如“竞雄”卷中由清代学者洪亮吉所撰写的《瀚海记》一文,以大漠中黄沙漫天的苍凉景致,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山水小品并非只言及小桥流水、青山绿树,与田园山水迥异的边塞风光,亦是构成中华奇观的重要一环。“平沙漫漫,寸土不入,极目千里,殊无遁形,阴阳未分,霜雪不积”,作者仅以寥寥数笔,便使遥远而陌生的沙漠景观在读者眼前活灵活现,雄浑壮阔,气势不凡。
有高山巍峨,亦有清溪潺湲;有沧海辽阔,亦有烟树迷蒙;有鬼斧神工,亦有匠心独运。泱泱华夏大地,山林泉壤,无不精彩纷呈。纸上山水,真趣纵横,开卷即是行漫漫长路,见无边风月。尽情徜徉其中吧,你将惊喜地发现,这一份独属于中华子民浪漫情怀在拂去了历史的风霜后跃然眼前,显得尤为真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