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文/记者 何可人 李霖达 通讯员 周介媛 摄/记者 何可人)测量胸径、打孔、注药、挂上身份牌……2日上午,在进化镇吉山村的一处山头,技术人员正在给松树集体打“疫苗”,预防的就是有“松树癌症”之称的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树感染后,会引起维管系统失去水分输导功能,最快40多天整株死亡。松材线虫借助媒介昆虫松褐天牛进行传播,仅用3到5年就可摧毁成片的松林。
因而,如何高效精准地预防松材线虫病,也成为我区保护森林生态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我们根据松树的胸径大小来分配药的剂量,同时,药剂插入的深度、角度、间距也都是有讲究的。”杭州益森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廖佳鑫介绍说,药剂插入树干后,一般一天之内便会随着水分输送至整棵松树,在松树体内构建起一道“保护屏障”,有效防止松树受到松材线虫的侵害。
在完成药剂“注射”后,技术人员还会在松树上挂上一块身份牌。“一棵松树对应一个二维码,里面录入了这棵松树的照片、相关生长信息、打药情况等,便于后期更好地进行监测和管理。”廖佳鑫说。
区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赵玲琳说,给松树打孔注药,目前是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区每年都会在全区松树密集区域开展该项工作,平均每棵松树每两年进行一次注药,以11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期间进行为宜。
“随着今天吉山村这片松林完成注药,今年的注药任务已进入尾声。”赵玲琳介绍,今年,我区共为2万多棵松树进行了打孔注药。为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我区林业部门还积极通过设置横幅、分发资料等多种方式,做好松材线虫病的科普宣传,有力推动松林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