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如何长效管护? 这场“潮学堂·乡村TALK”线下沙龙干货满满 2024年12月04日  

  本报讯(记者 何可人 李霖达)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直接关系农民生活品质,更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篇“长效管护文章”怎么做?昨日上午,“潮学堂·乡村TALK”线下沙龙走进我区义桥镇寺坞岭山与自然空间,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新风貌,长效管护和美新篇章”主题开展了对话交流。

  活动现场,我区10位镇、村“一把手”结合各地实际,以主题宣讲、经验交流、对话沙龙等多种形式,分享了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上的经验做法,围绕长效管护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共同谋划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思路、新举措。

  近年来,我区聚焦美丽乡村建后管护难度大、村级开支多、群众参与少等问题,强化联动、因村施策,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着力构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涌现出一批针对性强、有特色的举措。

  益农镇群围村推出“三领行动”“三每行动”,提出“全村没有专门的保洁员,但人人都是保洁员”的口号,发动全村百姓都来当好美好环境的守护者;瓜沥镇八里桥村通过数字赋能村庄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河上镇伟民村迭代升级“五和众联”治理体系,增设“共富积分”,还创新推出AI垃圾分类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现场,各地通过交流和分享,总结经验,碰撞智慧,激发灵感。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全民共同参与,久久为功。专家点评环节,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文波肯定了萧山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上的努力与成绩,并指出在后续工作中,要注重各地区管护工作均衡发展,切实推动长效机制全域覆盖。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市农业农村局原二级巡视员娄火明,用“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八个字阐述了做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的路径。他说,“刚”,就是要以着力提升村集体经济为基础;“柔”,就是要以提高老百姓的素质为关键;“内”,是要通过将改善环境和群众增收变为“一张皮”,把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外”,则是要善于借助外力,利用数字平台、“黑科技”等,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赋能。

  据了解,去年8月,我区在益农镇全域和其他19个镇街的27个行政村启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先行试点。截至目前,全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益农镇全域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开支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6%,其余27个试点村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有效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降本增效。

  人居环境提“质”增“颜”,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在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健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上,我区同样多措并举。活动现场还授予万向集团旗下非盈利组织——区民生通惠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团队“兴乡人”称号;启动第二批7个村的精品路线打造;区农业农村局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