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志
说起“梅开二度”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对于喜欢足球的人来说更熟悉不过了。众所周知,在一场高水准的足球赛事中,且实力相当的两支球队进行对抗时,双方的激烈运动战进球总数往往总是很少的,甚至常常出现在点球大战前0:0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有一名球员能够两次破门,那就实属难得之举。于是,媒体在解说和报道时常常用“梅开二度”作比喻,既是一种赞美用语,说明该球员状态良好,球技不凡,也是提升新闻报道、评论可读性的妙语。因此,“梅开二度”在足球报道中常常被引用。
其实,“梅开二度”这一词语来自《邯郸武灵丛台》,一般泛指“同一件事做第二次,通常用于比喻再婚。”表示一个女子因为第一段感情破裂或其他原因导致离婚或丧夫,重新收获爱情而再婚的女子,如“她丧偶之后守寡多年,一直到今年八月才终于梅开二度,再缔良缘。”《河西宝卷与敦煌文学研究》中也说“善男信女仔细听,梅开二度世间少。”
“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以及由此取材的京剧、越剧等戏曲剧目。该书写的是唐朝时期梅良玉与陈杏元的凄美爱情故事。相传,在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她家有株梅花树,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陈杏元大惑不解,为何无风无雨花自残。也是在这一天,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陈月升派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相卢祀陷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这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形影不离地相爱了,而梅良玉则发奋读书并考中了状元。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朝难以抵挡,就打算派美人去和亲,陈杏元不幸被选中了。
邯郸在那个时候是边陲重镇,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亲人垂泪相别。于是,陈杏元与梅良玉也来到丛台之上。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峭壁,痛不欲生的她跳崖寻死之时,传说被王昭君阴魂所救。最终以陈杏元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传为佳话。这件事,感动了陈府院中的梅花树。就在两人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满园芬芳,“梅开二度”由此而来,意为同样一件事成功地做成了两次。
“梅开二度”的故事及其含义也就随着小说和戏剧的流传而广为人知。“梅开二度”是一种赞美用语,它象征着美好爱情和幸福,它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据说,在如今的邯郸丛台上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众所周知,“梅开二度”的核心是梅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顽强。除比喻忠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中的“再婚”外,“梅开二度”还描述人们在失败后重新振作,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可以用来形容学习、工作、创业等各个领域中的人或事物。如在《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曾在贾母的命令下写了一首诗,但被贾母所嫌弃。后来,贾宝玉在贾母的悉心教导及鼓励下又重新写了一首诗,贾母对此十分满意,故称之为“梅开二度”。
由此可见,“梅开二度”通常比喻夫妻破镜重圆,或相爱的人重新走到一起,也比喻某人在遭遇厄运后再次成功,焕发第二次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