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4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读懂杭州,不妨一览《人间杭州》

——读吴晓波散文《人间杭州》有感
连日来,萧山区儒学学会对儒学“三进”工作展开回访调研。图为5月12日儒学会在杭州古籍印务有限公司听取汇报。 肖文摄

  ■文/ 武俏君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出了一本散文《人间杭州》,有人表示意外,说吴晓波不是写财经文章的吗,怎么还不务正业搞了小清新散文?其实,对于吴晓波写散文,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吴晓波曾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做过13年的经济线记者,写作过《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等财经类著作,但他是复旦大学新闻学毕业的,而新闻学系本来就是从中文系中分支出来的,在一些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两个专业是高度一致的。对于财经,吴晓波都是在采访和自学中成长的,因此他的底色还是“文”。

  《人间杭州》这本散文集带有吴晓波强烈的个人色彩,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交融在整个杭州城里。

  在书中,吴晓波尝试与历史中的有趣灵魂对话,从留存的断桥、孤山、蒋经国住过的别墅、林逋的水台、俞樾的书房、吴昌硕的画室、秋瑾的大墓,以及苏小小的亭子、小青的墓等,找到浮动的“人间暗香”。

  吴晓波的散文也如激荡系列一样引人入胜,文字在纵横捭阖间自如跳跃,往往能轻松地把历史与当下,拉到同一个被审视的窗口来,在揣摩人物和走访遗址时,迸发的高度思辨性的语言,让读者一会儿豁然开朗一会儿心酸难耐。

  正因为人间离不开世俗的人,所以杭州前面加了定语“人间”,更突出了那一份烟火气。

  吴晓波也承认:“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而最能阐明活着的趣味的就是历史风云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人生片段的截取,诗词的巧妙插入,精妙语言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应接不暇。

  苏东坡是“晴雨俱好,宠辱不惊,风景与人生皆如是”的“前世杭州人”;张岱是“只能写梦中的那个西湖,只有‘梦寻’和‘梦忆’”的明朝遗民;高濂是被郁达夫嘲笑的杭州人“不思进取”的反面典型,因为他在《遵生八笺》写了一篇《四时幽赏录》,列了孤山月下看梅花、虎跑泉试新茶、保塔看晓山等游杭攻略;丰子恺是最会表白杭州的漫画家散文家,话语很直白:“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画也很真情,有近百幅,最有名的是“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谁家孤僧踏青来,一片孤云遮孤山”,那是一种全然烂漫童真视角,看待杭州的湖山与市井……

  选择这些人物正因为他们是人间好好活着的榜样。而“如何好好地活着”正是吴晓波总结出来的杭州的城市哲学所在。

  在阅读中,你会发现“民国”前的杭州,水患、战乱频发,一座城想要如繁花般盛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杭州曾经做过钱镠吴越国的都城,也做过南宋偏安的都城,但历史上的这座城的调性,始终缺乏宏大性,对岁月和权力的反抗是温和的,即便在最绝望的时刻,仍然是像李清照般的默然和张岱式的忧伤。

  “社会生活深度世俗化”是吴晓波对明以后杭州的调性概括。也许,正如吴晓波所说“城市的历史各有曲折和迷人之处,它本质上是一个情感和欲望的容器”。

  你有你的“人间杭州”,他有他的“人间杭州”,就当作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无论是疗愈性的还是伤害性的。

  总之,你想读懂杭州,不妨一览《人间杭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吴晓波散文《人间杭州》有感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天下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文化 悦读
想读懂杭州,不妨一览《人间杭州》
“两江一河”保卫战全线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