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馨
市北社区于2008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社区辖区范围0.307平方公里,东至万向路,西至宁税路,南至北塘河,北至建设二路。下辖晴庐、望海潮、汇雅轩、和雅轩4个小区,区域内包括开发区医院、兴达市政、邮电大楼等机构。社区总户数4223户,常住人口10000余人,户籍人数2824人。社区党支部目前在册党员18人。曾获“杭州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萧山区文明社区”、“萧山区垃圾分类先进集体”、“萧山区环保社区”等荣誉称号。
市北社区具有城市社区的各种典型特征,辖区内人口密集,居民以年轻人为主,而且多为流动人口。社区内的4个小区均为2016年后交付的新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同样也是“新人”团队,面对这张城市社区治理的新答卷,市北社区着眼于居民的“急难愁盼”破题,用心用情促进社区融合,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的现代社区,不断刷新现代社区建设的市北“答案”。
抓基础 用心赢得居民认可
今年5月,根据全区社会事务管理划转相关安排,市北社区全新的工作团队正式组建。由13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市北社区团队中,9名是“90后”,4名是“80后”,当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不仅团队刚刚组建需要磨合,社区治理工作经验也有些稚嫩。
基层治理,贵在精准。怎样做到精准?——最基础的就是要对辖区内的人员、建筑、企业等等信息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于是,市北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出现在社区的每一处,13个人统筹分工,走进每家每户、走进企业店铺,一项项地核实身份信息、人口构成、是否租住等详细情况,全面摸清底数,建立社区整体数据库并进行讨论分析。
有了这样详实的数据支持,为市北社区之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在微网格治理调整过程中,市北社区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舆情等要素,按照工作量适中、易于管理的要求,成立服务精度更高的微网格,将社区划分为13个网格、45个微网格,并迅速落实了微网格长等人员,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微网格队伍。
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市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孙裕良都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抽空去各小区转转。“经过我们的了解,这个时间段小区内很多老人会聚集起来打牌、下棋或跳舞,我们经常走一走、转一转,和他们多聊聊,面对面倾听他们的诉求,现场研究尽量当面解决,需要时间解决的也可以经常沟通进展,不仅及时解决了居民的愁事难事,更能通过这样的联系建立信任。”孙裕良解释道。
市北社区每天的“遛弯谈心”还增强了居民电信诈骗“免疫力”。与居民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有意识的宣传反诈知识,引导他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讲解最新的诈骗案例,提高居民的反诈意识。今年市北社区的电信诈骗重点社区顺利摘牌,上半年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66%,案损同比去年下降86%。
解难题 用情化解长期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住有所居”的刚性需求,提升到“住有宜居”的品质追求,在市北社区,这一诉求更加凸显,由此也带来了居民、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晴庐小区的居民由于对原物业公司服务不满意,提出更换物业的要求,但如何组织新物业公司招标?新老物业公司如何顺利交接?这些问题一时间让业委会犯了难,业委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僵持不下之时,市北社区工作团队站了出来。
统筹组织公开招标新的物业公司、组织业主大会投票、协调新老物业公司梳理繁杂的服务项目顺利完成交接……6月上半月,市北社区的工作人员组织了5次协调会,认真地处理各个环节,多方调解矛盾纠纷,终于在6月12日顺利完成新物业公司的确定与交接。如今,新的物业公司顺利入驻,晴庐小区的居民心中的一件大事终于落地。
秉持着这一份为民的热情与公平的工作态度,市北社区上半年解决了汇雅轩小区一件长期信访矛盾,协调了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关于电梯空调安装费用的分配问题。同时监督指导望海潮小区合规成立业委会,解决了2020年交付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难题。
“社区要把责任担起来,与其出了问题去‘救火’,不如提前介入,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小、处置在早。”最近,市北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研究建立更加畅通及时的反馈渠道,让居民“微难题”“微需求”不出单元楼栋、不出小区,让小区的难事有人管,让居民生活更舒心,积极减少社区内信访事件,持续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社区氛围。
做好最小单元,做优最小细胞。市北社区这支年轻队伍在社区治理“小事”上的努力与探索,正是推进现代社区建设蓝图中的“大手笔”,是关乎每位居民寻常生活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