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林飞
9月初,萧山区“社区合伙人”发布会在北干街道天悦社区召开,标志着由天悦社区首创的“社区合伙人”机制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协调联动党员、居民、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等多方力量,以资金、人力、空间等资源“合伙”,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美好家园。
目前,“社区合伙人”机制作为一项创新经验,已入选萧山区现代社区建设惠民十项举措,今后将成为更多城市社区的“标配”。
天悦社区首创“社区合伙人”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何为“社区合伙人”?在天悦社区,只要是愿意参与社区共治共管共建,愿意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成为“社区合伙人”。
作为一个刚成立3年的融合型大社区,天悦社区现有居民1万余人,且都来自五湖四海,在平时的治理中,资源缺、人才缺、优势缺的“三缺”困境一直困扰着社区,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为破解这一难题, 5月13日,天悦社区发布“社区合伙人”招募令,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并吸引了10名核心居民骨干及22家团体率先加盟。
“合伙人”们围绕社区治理、社区安全、社区文化等合作场景,通过公益+低偿的方式参与志愿服务、项目领办和服务捐助等,服务人群覆盖小区全年龄段居民。
4个月来,天悦“社区合伙人”团队进一步扩展,居民“合伙人”从10位增加至20位,团体“合伙人”从22家增加到35家。
令人欣喜的是,居民成为“社区合伙人”后,开始关注社区事务,主动了解社区建设,成了社情民意的收集者、协商议事的参与者。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基层治理焕发出蓬勃的内生动力。
“社区合伙人”机制
在其他社区得到进一步创新
继天悦之后,其他社区也开始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通过链接资源,将居民从“地域共同体”整合为“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多元共治新体系。
工人路社区是由原大型国企杭二棉家属区转型而来,面临老旧房屋多、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群众诉求多等困境。前期,社区以“赋能社区新群体,汇聚治理新力量”为中心,携手10余家合伙人单位,打造20余个合伙人项目,围绕居民开展各项惠民服务,从日常的理发、修理、义诊等小事到百姓文化节、邻里百家宴、中老年运动会等大活动,有效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区环境。
工人路社区党委书记顾芸表示,在借鉴天悦“社区合伙人”经验的基础上,工人路社区也将进一步创新,尝试让社区现有的34个社会组织接轨市场运营,完善自我造血功能,朝着“公益+低偿+市场”三合一共赢方向发展,探索实践“社区合伙人”项目新模式。
今年以来,育才东苑社区不断扩大“朋友圈”,链接多方资源、做好民生服务,让社区治理更加精细精准、主动高效。在每个月的15日,“育义仓”便民服务市集准时在东一小区公园“上线”。随着萧山区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商会、秋英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华润万家商超等“育建合伙人”的加入,逐渐形成了修理维修、生活服务、健康医疗、知识科普等板块,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便利服务。
除了便民服务市集,“育建合伙人”们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履职。如萧山区老年大学带着热门课程进社区,组建“育来俏”共享沙龙,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社区乡贤开办“童心育清书画社”,以书画绘社区、传清风;社区居民带头组建“育芽儿”跑团,带领全民健身迎接亚运……
“社区合伙人,就是让能量更大一点,让精通的邻域更广一点,让能办成的民生实事更多一点。”社区党委书记王亚芳表示,每一位“育建合伙人”的加入,都为社区带来了澎湃向前的动力和创新创造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