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青颖 通讯员 许灵翀 吴翊铭
再过两个多月,当萧山迎来更具温度的季节时,张忠城也将步入担任文化特派员的第二年。
2024年6月,他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与萧山区蜀山街道知章村结对。
知章村毗邻湘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故乡。如其名,“知章文化”一直是村里最具名气的文化IP。
初次到访,张忠城跑遍了蜀山街道的各个文化点位,又转了几圈知章村,心里总算摸了底。
知章村的优劣势明显,区位好,与浙江油画院、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相邻,处于文化外溢影响圈内;村内还留存着贺家园墙基、思家桥、百步寺等古迹,历史底蕴深厚。但同时,略显落后的村内文化设施空间也成了摆在张忠城面前的一道关卡。
“我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和转塘很像。”他谈起“文化外溢”概念具象案例,“中国美院搬到那里之后,带动起周边村落的文化空间、创意园区等等的发展,现在谈到那里,第一反应就是有文艺范儿,我觉得知章村也可以。”
将艺术融入乡村各个角落
他主做视觉艺术,一直致力于将艺术融进乡村的各个角落,自入村以来,他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村庄“视觉知章 向美而行”推动城郊文化村落建设,通过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基地创建、新型文化空间开发等方式,打造“知章文化”品牌。
他介绍,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就尝试举办、牵线,让书画展、写生活动在知章村落地,让艺术家、游客走入知章村,了解知章村,扩大“知章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同时也会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包括送春联、画画、送大戏等等,让村民的生活更为丰富。
在距离知章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几栋旧房未来还将变为知章村的一处艺术文化空间。
“一方面将进行各类文化作品的展出,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引进艺术家入驻,届时也会建设一些相应的配套。”他谈到,该空间的目标,是想在给村里实实在在的增收外,同时建设村庄文化阵地,提升文化氛围,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他希望,通过艺术家的入驻与创作,不仅能为村庄带来新的活力与灵感,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知章村能成为一个既有美丽风景,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
在“双向奔赴”中结出文化之果
3月19日,“视觉知章 向美而行”农民画公益培训班在蜀山街道知章村正式开班。首次开课,便吸引了30余位爱好者的参与。
“我们想要培养村庄的文化人才梯队。”他提到,村内有不少绘画爱好者,他们有些在外面自费学习,“看到村民自身有一定的需求,这次开班对于他们来说能在家门口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吧。”
而随着培训班的持续开展,当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能预见的是,艺术与知章村的联结将愈发紧密,村民也将在艺术氛围中汲取养分,进而推动着整个村庄的文化建设。
“总要留下些什么。”他笑着说,“两年期间,我们与知章村相关的画作也会留下来,也许会出一本作品集留在这里。”后续,他还打算与省级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写生活动,在诗词方面,也将引入些活动……
想法很多,行程充实。有时候,他也会跟着采风队伍在知章村里画画。春风吹过,灵感从颜料涂抹在白纸上,色彩逐渐变得充沛、丰满。
就像知章村一样。
“在这个过程,我们也希望能做出样板,能够真正推动乡村建设。”他知道文化建设并非一日之事,所以他更用心地去感受、去挖掘、去传承“知章文化”,以期艺术与乡村文化在相互交融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