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最终
都要学会舍得

——读蒋勋《舍得,舍不得》

  文/半文

  《舍得,舍不得》是蒋勋的书,2014年夏写完,2015年秋出版,我在2025年的春天开始阅读。算起来,十个年头。我是哪一年买了这书?已不记得。书架上很多书,当时因为听人说到,看书看到,刷手机刷到,一时热血,买下,几年十几年未拆封的,好多。有些拆了封,也许翻看过,也许未翻看,也不清楚。此书毛边,未裁。是全新未翻之书。

  手边刚好有青花瓷金属珐琅书签,厚不足毫米,宽不到半个厘米,刚好可以用作裁书的刀,右手持刀,左手压书,“嗞嗞”有声。有些像吃西餐时,以刀叉割食牛肉的味道。裁一刀,读两页。边裁,边读,慢慢裁,慢慢读。读到入味处,放下书,肃手,闭眼,静思。让思绪在虚空处高高低低地飞翔一会儿。

  蒋勋有两方印:一方阳朱文,“捨得”;一方阴白文,“捨不得”。阴阳,白朱,舍得舍不得。世间事,大概都在舍得、舍不得之间。他说:没有舍得,没有舍不得。弘一法师说:没有什么放不下。于是,一放下,一转身,索性做了和尚。蒋勋说:

  我们如此眷恋,放不了手;青春岁月,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原来,都必须舍得;舍不得,终究只是妄想而已。不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

  如此,“舍得”,是一门人生必修的课程。他在书的扉页敲上阳朱文印——捨得。阳朱文印是字迹上凸,上染印泥,敲下章,“捨得”二字是红色的,称“阳文”“朱文”。另一种字迹下凹的,称“阴文”“白文”。拿刻刀治印时,朱文字迹一般较细,需要刻去大部分的印面石头,留下极少部分。治印的过程,事实,也是一个“捨”的过程,接近印文处,小心翼翼地舍;印文之外空白处,大刀阔斧地舍。舍完之后,留下的,或说得到的,便是阳朱文。我学篆刻时,每临字迹部分,总是屏息静气,格外小心,舍的不当,得的部分也会留遗憾。一遍一遍地练习如何准确地“捨”,才能领悟如何圆满地“得”。

  蒋勋印文,用了一个旧字——“捨”。“捨”是“舍”的旧写。自20世纪50年代国家倡导简体字后,这个“捨”字在平时便不太用到,也不太见到。在篆刻、书法中,会用到。台湾的文化,还保留着一些古风,喜欢用繁体字。

  “舍”字一般两种解释,一是作房屋解释,用去声,读shè,如草舍、家舍、寒舍、三味精舍;一是作舍弃解释,用上声,读shě,如舍得、施舍、舍近求远。甲骨文中, “舍” 字通常写作 “亼”(倒三角)加上 “口”,如房屋的形状。上部 “亼” 像茅草屋顶,下部 “口” 象征房屋基座。小篆的 “舍” 通常由 “人” 和 “舌” 组成,《说文解字》对 “舍” 的解释是 “市居曰舍”。

  当 “舍”衍生为 “舍弃”意,便添加了形符 “手”,为“捨”字。按个人理解,因为舍弃,需要用了“手”,这也体现了汉字的“孳乳分化”。“孳乳分化” 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的概念,是汉字通过不断衍生新字来分担原有字的意义,这个过程类似于生物的繁殖,所以用 “孳乳” 来比喻。甲骨文的“益”字像器皿水满溢出的样子,本义为水溢出,后引申为“增加”“利益”等,为保留本义,加“水”旁造成“溢”字。甲骨文“取”像手抓耳朵的样子,本义为捕获,后加“女”旁造“娶”字,引申为“娶妻”。

  另如“禽”“擒”、“州”“洲”等。“舍” 与 “捨”的形态变化,犹如一部微缩的汉字发展史。从甲骨文的具象描摹,到小篆的符号化定型,分化,“以形表意” 的造字文化,正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拼音文字的文化特征。

  蒋勋书中提到他有一年到西湖美院讲课,美院在西湖边,课余,他便出去走走,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曲院风荷,顺便,怀念下同为文人的白居易、苏东坡、张岱、李叔同。李叔同也在美院教过书,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三十九岁那年,他在虎跑寺剃度,出家,号弘一。蒋勋在曲院,想起了白蛇,想起了雄黄酒,在风荷中闻到了曲院的酒气。他说“麯院”被后人误为“曲院”,以为是在九曲桥上看风荷。事实,曲院,原为南宋皇家酿酒的“麯院”,一边是风荷之丽,一边是酒麯之香。花香、酒香,随风荡漾,熏得游人醉。

  曲也有两意,一是上声,音qǔ,是小曲、戏曲、歌曲。二是阴平,音qū,是弯曲、曲径通幽。前面加个“麦”字,成“麯”,是酒麯,粮食发酵成麯。麯院,是酿酒的院子。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麯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曲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这“麯”字,当时还没有简化成“曲”字,据传,是康熙错题,害得游客误读。他孙子乾隆为求圆满,在“曲院风荷”碑的背面题诗:“莫惊误笔传新榜,恶旨崇情大禹同。”意思不是我爷爷题错字,只是要劝别人少喝酒。《战国策》说大禹“绝旨酒”并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所以乾隆说康熙没有题错字,只是因为厌恶旨酒,就连造酒的“麯”都不愿意写,改“麯”成“曲”,以求长保国运。解释可谓圆满。可惜,这一改,让游客误读了三百多年。别人误读为“九曲之院”,我误读为“唱小曲的院子”,多念上声,不读阴平调。不知“曲院”应为阴平调,原为酿御酒的院子。

  不读旧书,不会知道旧字里藏着这么多的故事。湖心亭“虫二”碑亦如此,说原是乾隆所题,意为“风月无边”。因为原“风”的旧字里面是个“虫”字,去了“风月”二字的框,无边框之后,留下的,便是“虫二”。识得皇城古风的人,一听,会心一笑。不识旧字的,“风”字无边,里面是个“㐅”,便顿时有些“二”,二得摸不着头脑。

  旧字里藏着故事,旧物里藏着记忆,不是不舍,只是有些怀念。舍得,或舍不得?没有什么舍不得的。我们终将舍下所有的“得”,净身离世。

  将勋说,对于世间物事的态度,分舍得、舍不得两种。我说世上的人也分两种:想通,或想不通。人说要经历生死,才能想通。我遇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历了大难,几乎身死道消!人说:你这下可以想通了吧?回说:肯定想通了,该吃吃该喝喝,死过一回的人,还有什么想不通!可惜,过几天又忘记,老方一帖,该忙的忙,该加班的加班。

  好吧。我也是。我也有许多的想不通,许多的舍不得,譬如:旧的字,旧的书,旧的人。我喜欢翻旧书,想旧的人,听着旧曲《江南早春》,边听,边裁,边读《舍得,舍不得》,边神游。旧字历历,山河依旧。我这个被岁月用旧的人,“嗞嗞”地裁着毛边书,像举行一种神圣的仪式。

  突然也想要刻两方印:舍得、舍不得。像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在书桌上刻个“早”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读蒋勋《舍得,舍不得》
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主题征文启事~~~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新媒+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悦读
迟子建的时光咏叹曲
我们最终 都要学会舍得
一句话·一本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