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 最后一个渡口 2021年01月30日  

  ■傅灿良

  记得2006年间,接到堂兄来电,说老家通公交车啦,再也不用摆渡过江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激动得快要跳起来,心里老想着老家那个小小的新江口渡口。

  我的老家在萧山最南面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与诸暨、绍兴交界,交通十分不便,要赶集,要到萧山、杭州去,非得要摆渡过江不可。

  新江口属于浦阳镇原新塘村(现属江西俞村),对江属于进化镇欢潭傅家村,两个村子仅一江之隔。以前两岸之间进进出出全靠渡船,有船工来回摆渡,船工是浦阳镇新江口人,一般从四五点钟开始摆渡,要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收工,只要过渡人叫几声:“渡船、渡船……”摆渡人听到就会把船只摇过来,让你过江。当时坐船每人要付一两分钱,或向船工递支烟,即可过江了。

  新江口这个渡口有些年份,据老人们讲,至少也有近千年历史了。

  渡口在农忙时会增加一只船,两只渡船来回运送过客,时间也不会等多久,一般10多分钟即可过江。

  有一次,新江口村晚上放电影,吃过夜饭,我们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要过江看电影,回来时,大家急着要回家,争先恐后上了船,由于超员,一开船,船只就下沉了,船上的人全部落水,像只“落汤鸡”,好在江边生江边长,大家都会游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现在想想倒还好笑呢。

  但我记得,遇到大风大浪、台风什么的,也有翻船下沉夺去生命的。所以,每年到农历七月十八这天晚上,两村人像过节一样,要放河灯,祭河神。

  先做河灯,用软书纸涂上不同的颜料,变成五颜六色的彩纸,然后将纸过一下沾有松香的热锅,用木具做成圆筒状,再将这些纸做成荷花状,剪齐周围,接着棉线做灯芯,涂上松香,最后放进食用油。放点松香油是为了给荷花灯定型,更是因为有了它,做出来的灯就不容易渗水。 到了晚上7时,天已经渐渐黑了,村民纷纷将河灯内的蜡烛点燃放入江水中,远远望去,荷花形状的灯,陆陆续续,排成长队,一盏盏不同颜色的河灯犹如夜间荷花在江水中绽放。从一开始的点点星星,到后来犹如一条长龙,顺水而下,将人们的期盼迎着灯带入夜幕中,送向远方。这天两岸人潮涌动,江上的河灯星星点点,和空中的烟花相映成辉,蔚为壮观。

  一次我回老家,在村口闲走,到了渡口,以前热热闹闹的新江口渡显得十分冷清,渡口已长满野花杂草,过渡的人显然已没有了。到了2014年间,连接两村的江西俞大桥造好通车,于是2005年12月底,萧山境内最后一个渡口——新江口撤渡了。

  我站在渡口边,渡口的那些往事还历历在目,可现在渡口已经一点遗迹也没有了,让我有了些许的遗憾,毕竟这是浦阳江境内最悠久的渡口。毕竟有些记忆,有些“景”,需要用实物来承载,作为萧山人,还是不要把新江口渡的这段历史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