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口春天的“仙气” 快乐老家 2022年04月19日  

  ■曦和

  “不知那一夜,东风逃出了它美丽的皇宫……不知那一夜,花神离开了它庄严的宝座,独驾祥云,在夜的暗影下,窥伺人间”。

  清明时节的萧山,庐隐《春的警钟》中提到的“东风”“花神”,哪里还用得着遮掩,施施然便唤醒了田间枝头的嫩绿和姹紫嫣红。凡间的人们,得以吃上一口春天的“仙气”,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鲜气”。

  “春夏多和风,万物畅生意”,婴儿风吹拂过姨妈家道林山的竹林,笋丫儿一个夜晚就能顶住地面十厘米。细竹子林里长出的是鲜嫩的春笋,二十多厘米高出泥土,只要找对品种,油焖、红烧都爽口,估计东坡居士自创的“东坡羹”里,“分外浓甘黄竹笋”大概率就是春笋。

  而粗竹林里长出的是毛笋,找这个笋最考验眼力见。姨妈说,泥土松软的土地里长的毛笋不好吃,笋衣是绿色的也不好吃,只有瓷实紧密质地的黄土地钻出来的,且笋衣尖尖是黄色的,最好只拱起了一点点泥土,将破未破之际挖出的毛笋,混合菜油炒的咸菜,多吃上一碗白米饭都是正常的。

  现在的菜市场不分季节供应荠菜,有些乱了,其实野生荠菜应该在春日品尝。诗经赞“其甘如荠”,医药书中更记载其为一味清热解毒、降压明目的草药,刚好对治春日的肝病、眼病。

  田埂上的荠菜一般是匍匐在地上,叶子呈锯齿状,叶表有一层细细的茸毛,会开小白花。一般春日采摘来,洗干净,切碎了,会做荠菜饺子、荠菜炒豆腐干、荠菜豆腐汤、荠菜炒春笋等。难怪陆游要忍不住写下“手煮墙明荠,美若乳下肠”的点评。而周作人则在《故乡的野菜》里提到有关荠菜的一则风雅传说,说《西湖游览志》记载:“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据说这个戴花的风俗以吴地为主,而萧山为越地,是否有佩戴荠菜花就不得而知了。但辛弃疾有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说明荠菜花更能留住春日。

  若论春天里“仙气”最盛大的恐怕就是艾了。做清明团子的艾有两种,一种是艾草,一种土话叫糯青。若论药效,一定是用艾草入团子更好。因为艾草号称是天地间唯一一株纯阳之草,古代战争时期用艾草来寻找水源,后来用来艾灸治“七年之病”,其燃烧后的味道,据说跟大麻很像。田间找到艾草,用石灰或苏打粉煮烂,再用搅拌机搅碎,糯米粉粳米粉按照3:1配比糅入,配上春笋咸菜肉末豆腐干馅料,又是一道美味。

  其他得春日“仙气”的野菜,还有折耳根、地衣、马兰头、蕨菜、蒲公英、香椿……陆游《食野菜》做了总结陈词“野蔌山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在这里,陆游把春日野菜的气势写得很“嚣张”很“高超”,把宋代御厨做的羊肉都给比下去了。

  至于为什么春日的野菜如何鲜美,主要还是野菜得春三月的发陈之气,符合了万物以荣、万物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