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浙江小伙翟世鹏,因为在自己小车车尾贴上了一张特殊的车贴“我是一名医生,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被网友拍到后晒到网上而走红,收到了大量赞誉。
翟世鹏本人对走红倒是颇为意外,他贴这行字的初衷,只是因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伸出援手,用自己的专业急救知识,帮到需要帮助的人。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黄金时间往往不长,如果有医生在场,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
医务工作者当街救助伤者,在各地新闻报道中多有出现,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感,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但是救援事实上也是冒着风险的,如2017年辽宁“急救被讹案”,当事医生对老人实施急救时,压断了老人的12根肋骨,事后被老人家属起诉,要求赔偿11万余元。救了老人一命,对方却恩将仇报,确实也令这位医生寒了心。令人欣慰的是,官司打了4年,还是法律保护了他,最终医生胜诉。他表示:“不后悔救人,但这事把我折磨得挺狠。”
为了消除做好事人的心里顾虑,鼓励救援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如今,医生救人虽然有了法律保障,但如果真走到诉诸法律的地步,当事人往往也是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我们不仅要为医生救人喝彩,而且还要在必要的时候站出来澄清事实,伸张正义,真正让如翟世鹏一样的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后顾无忧。
(本报评论员 俞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