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庭院


美丽乡村

百姓书房

稻虾共养

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乡贤出资建设古建筑公园
■文/记者 靳林杰 通讯员 王啸虎
图片由党湾镇提供
“人与青山两不负”,说起萧山东片,党湾镇以其众多头衔称号获频频关注。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党湾破解发展之困、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能,全力开创“千村示范、万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如今党湾乡村充满活力,结下了累累硕果,一项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成为党湾活力招牌:全国文明镇、中国建筑名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卫生镇......
美丽田园间尽显江南灵秀,党湾之变,在20年间悄然进行。如今,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城市东花园、湾区绿创谷”的新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域变美 擦亮秀美底色
美丽庭院带动村庄蝶变
在梅东村的村委会旁边,施国军正领着来自厦门的考察团参观美丽乡村。
“村庄蜕变从什么时候开始”“乡村变美的秘诀是什么”“这里每家门口都有柚子树哎” ……考察团成员不断发出询问和惊叹。像这样的考察团,施国军每个月要接待十几个批次。
在施国军看来,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实现的,这是一部历经20年的村庄升级史。作为梅东村党委书记,施国军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待了近20年,可以说他看着梅东乃至整个党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见证人,更是亲历者。
党湾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因地制宜推行“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池塘革命”“五水共治”等一揽子“美丽”基底工程,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村庄逐一突破,“全员”美丽转身。以梅东村为例,整个村庄大大小小建了20余个公园、6个美丽公厕,美丽池塘遍布全村。
“最明显的改变从创建美丽乡村开始。”施国军介绍,对房前屋后堆积物、鸡鸭棚、积存垃圾等进行彻底清理,共计完成垃圾清运1500余吨,拆除违章建筑约43200平方米,辖区人居环境优化达到全新高度。
眼下,梅东村正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定期开展评比活动,通过“村+网格+户”三个层面上下联动,依托“五爱梅东”积分制度,广泛发动辖区内800余户农户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目前全村已成功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30户、美丽户178户、清洁户381户。以点带面、辐射全域,有效推进“一处美”到“处处美”。
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及旅游业发展、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梅东村完成了一批展形象、惠民生的景观节点提升,例如十亩荷塘、稻香乐园、梅美之路·健身步道等,不仅改善了辖区人居环境,更全面释放带动效应,为推动全域农文旅融合夯实了基础。
以“十亩荷塘”为例,这是梅东村2022年培育出的生态观光区,与东面“稻香乐园”相呼应,以开放式的乡村观光旅游带使游客能放眼欣赏美丽风景,夏日的荷塘景色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摄影师前来观光拍摄。如今,梅东村还成功创建浙江省AA级景区村庄及区级职工疗休养基地,2023年,两批区级职工疗休养团队来到这里,不少职工对这里的环境给予好评。
美丽风光的背后,不仅是口碑,更是“口碑经济”。通过吸引疗休养团队,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充实。村集体的钱袋子鼓了,村民也能享受到更多村里发展带来的红利。
从梅东村出发看党湾,从美丽乡村提升村到示范村再到区级样板,这条村庄迭代升级的路子已经越走越成熟。目前,全镇17个村,有2个村成功创建为示范村、8个村创建为提升村、7个村创建为整治村。村庄颜值提升,未来更有盼头了。
文体浸润 开启幸福之门
建强阵地促进精神共富
党湾镇通过镇村共建,打造了围垦历史陈列馆、乡贤馆、孝德馆等红色教育阵地,宣扬孝亲敬老、崇德向善、感恩社会文化。同时各村均建立新乡贤联谊会,通过募捐建起了一批集学习教育、文明礼仪、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使其成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的家园。
最近,党湾镇裕民村文化礼堂的健康生活体验馆人气挺旺,不少村民纷纷打卡体验。“没想到文化礼堂里还能‘沉浸式’体验健康生活,家门口的健康场景越来越丰富啦!”村民吴女士带娃前来,她觉得体验感不错。
健康生活体验馆是以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科普场馆,面积约200平方米,馆内设有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三高危害互动科普、智慧化应急救护体验、“三减三健”互动科普、长者健康宝典、智能身心健康反馈仓等九大体验项目,只要几分钟就能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BMI、血压、心率、血氧、体温等指标。
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党湾镇通过盘活沉睡的“边角地”“灰空间”,不断改善体育设施,幸福里小区西侧的桥下附属空间改造为健身公园,位于萧山农商银行党湾支行南侧建起了“口袋公园”。今年5月至8月,党湾镇成功举办了以迎亚运为主题的第四届全民运动会。
卫东桥社区在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创建中,充分考虑百姓对文化体育生活的需求,在悦融湾小区建设了舒适、宽畅的百姓书房、百姓健身房等,并组织举办各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体生活。
今年,党湾镇创新实施“伙伴计划”,目前全镇已成立旗袍队、合唱队、舞蹈队、宣讲队等20支队伍300人,并组建“党湾镇文明艺术团”,先后在“奋进新时代 文艺进万家”“我们的春晚”“文化走亲”和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全镇巡回演出共计36场。
强村富民 铺就共富之路
稻渔共养实现增产增收
“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归宿和落脚点。
党湾镇庆丰村的稻田与众不同,田里不仅插着稻梗,还浮着水草、放着虾笼。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生产项目,庆丰村的这片稻田便是乘着“渔农结合生产”东风的优秀生产地——浩瑞农业稻虾共养基地。
“庆丰村这片稻田约500亩,目前已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稻虾共养’”,党湾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便是党湾“初尝”稻虾共养的启动区块。2023年,党湾镇继续推进稻虾、稻渔共养产业,在红界村、曙光村等均有布局,土地面积近1000亩。此外,党湾镇还对接社会资本,在庆丰村、红界村开展两村联建,引入农旅项目,建设龙虾垂钓休闲点、乡村特色美食店、中小学生农耕文化体验点等,组织开展龙虾啤酒节、稻香丰收节等。还有,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年底将全面建成,为全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加工、育秧、农机培训、农资供应等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特色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2022年,党湾镇获得了52亩农业产业用地指标,如何利用指标培育特色产业?党湾引进了三大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一是引入宝盛集团进行产业有机更新,投入1.6亿用于中央厨房净菜配送、机器人炒菜等研发;二是梅西八字桥酱菜厂实施萝卜干产业升级;三是伟林农业进行农业食品冷链项目开发,计划建设杭州市综保区的特殊监管仓,用于存放境外冷链物品。
非粮化整治是党湾重点工作,2020年开始党湾镇持续稳妥开展清苗行动,今年还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集中攻坚,清退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苗木面积上万亩,流转土地12000余亩,清苗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一。此外,党湾镇还对1300亩围垦土地进行了渣土填放,接下来还将对3200亩围垦水塘进行全域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党湾镇投资870万元新建新前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投入550万元对4个村进行提标改造。在此基础上,今年对围垦4500亩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接舒兰农业和宝盛集团,建设订单式种植、净菜化配送的区级大型菜篮子工程。
党湾镇将努力探索,形成围垦规模养殖、内地加工配送、乡村产教结合等连点成线的综合农旅路线。
乡贤助力 推动乡村振兴
兴办实事好事回报桑梓
“乡贤的力量是无穷的,村庄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乡贤。”在新前村党总支书记李国信看来,村里不少人在建筑业、商贸业等行业都有建树,涌现出如翁仲良、裘惠良、章关秀等一批优秀乡贤,如何利用好乡贤资源,新前村通过积极探索“乡贤+共同富裕”结对共建模式,充分运用起新乡贤联谊会这个平台,引导乡贤回村反哺家乡。截至目前,乡贤为新前村民生事业等累计捐款11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目前,党湾镇深入开展“乡贤+美丽乡村”工程,以结对共建为载体,持续开展乡贤“我为家乡办件事”活动。在曙光村,由乡贤捐资1500万元建设的曙光村文化礼堂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在红界村,新乡贤联谊会主动牵头出资实施惠民健康饮水工程,并承担了每年的维护费用,还为村里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爱心食堂。镇中村乡贤出资为村里每户家庭安装无线广播,让家家户户“足不出户”就能及时接收到信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米”。此外,乡贤还出资建成了村老年活动中心、村篮球场等。
回乡投资创业助力振兴
当前,党湾镇持续推进“党商回归”工程,通过挖掘在外创业的乡贤资源,引导乡贤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智力回乡等方式,参与未来社区创建、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近年来乡贤们纷纷回乡投资创业,总投资超过10亿元,中量大厦、萧顺智创园等一批项目顺利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过往,着眼未来。站在“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关键节点,党湾的乡村故事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