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进行时 2023年12月14日  

冬日一抹黄,增添城市温暖。 记者 郭立宏 摄

草莓销售正当时。 见习记者 王美琳 摄

萧山街头,酱味飘香。 记者 朱林飞 摄

冬病冬治,膏药贴服。 萧山区中医院供图

  ■记者 朱林飞 李小玉 盛凤琴 见习记者 王美琳 通讯员 洪斐 邹紫 洪路平

  盼着,盼着,冬天来了。本周六开始,气温将急剧下降,有可能会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在寒冷的季节里,餐桌上吃什么?如何保健养生?是人们永恒不变的话题,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温暖过冬,平平安安迎接春天的到来。

  今年冬天  天气怎么样?

  今年杭城的冬,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短暂降温之后又迅速回暖。

  譬如11日,白天最高气温只有7.7℃,骑车党都要冻成雕像了,到了12日中午,最高气温回到16℃,大家纷纷将羽绒服又换成了大衣。而杭州市气象台的消息,今日即将进入回暖高峰期,阳光普照、南风助推,最高气温可能达到24℃,很有可能创下12月中旬杭州历史最高气温的新纪录!

  前几天,“北京初雪”登上热搜,杭州人也终于等来了入冬的消息。13日,市气象台发布入冬预告,12月16日,也就是本周六,杭州正式入冬,而且今年还会打破最晚入冬纪录。

  与此同时,市气象台还发布了寒潮警报:本周五上午起,寒潮将影响我市,有一次剧烈降温、偏北大风和雨雪天气过程。从周四一直到周日,平均气温降幅可达15—17℃,15日夜里到16日上午,平原地区小雨转小雨夹雪,山区有雨夹雪,高山区有雨夹雪或雪;18—19日还将有雨雪天气。

  这次入冬,冷空气和水汽配合得当,初雪就可以期待起来了。这一下雪呀,杭州就仿佛回到古时临安,百姓闻雪而动,文人见雪而喜。古代临安过冬,氛围感拉满,高楼赏雪,有吃有喝。《武林旧事》就记载过“临安闹雪”: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传承了宋韵的杭州人,自然也足够精致。去德寿宫看雪,是杭州人过冬的雅趣。毛绒帽子、围巾手套、暖炉热酒、点心都备齐了,三两好友,每人端着一盅热热的黄酒,眯缝着双眼,看着雪花落在赭红宫墙之上,仿佛千年前,住在德寿宫里的皇帝,也是这么看景的。

  这个冬天虽然迟了一些,但好在还是来了。且温上一壶酒,摆上一碟酱鸭,约上三两好友,走走停停,然后期待着和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不期而遇。

  冬日甜蜜水果 草莓占C位

  今年冬天的第一颗草莓,你安排上了吗?时下,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一颗颗色泽鲜亮、果肉饱满的草莓抢“鲜”上市,一口咬下去酸甜多汁。

  在街头的水果店,草莓已经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今年的草莓价格非常亲民,20元就可以买到一斤草莓,且颗粒匀称,味道鲜甜。在拱秀路的阿K果园,最好的奶油草莓卖到68元一斤,资深吃货们也会买来尝鲜。

  最近,草莓成为市民选购水果的首选。“今年草莓的价格不贵,我买些给家里的两个孩子尝尝,看着这鲜红的草莓,心情都能好一点呢。”在育才路的一家水果店,叶女士买了两盒草莓,高兴地说道。

  这个时节,萧山的草莓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在“乡村工匠”徐灿波的无土栽培草莓园,一簇簇碧绿的草莓叶高出地面一米多,草莓颗颗似红宝石,诱人得很。这里的草莓品种分为两种,一种是粉草莓“粉玉”,背光面、向光面的草莓籽颜色深浅不一,宛如羊脂玉;另一种被唤作“红颊”,则更偏向于市面常见的鲜红色,个个果肉紧实、汁水饱满,咬一口,甜甜的汁液盈满口腔。

  自从12月草莓上市以来,来徐灿波草莓园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以前采摘,需要弯腰低头比较累,无土栽培一搞起来,人们顺手就可以采到自己想吃的草莓。“这个冬天天气暖,各类水果都大丰收,我们家的草莓销量特别好。”徐灿波说。

  走进杭州艾维园艺有限公司的草莓大棚,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莓香味,放眼望去,一垄垄碧绿的草莓植株排列整齐地从近到远铺展,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据基地负责人张侃表示,目前草莓已进入成熟上市期,销路基本不用愁,一采摘下来,就被批量预定或制成礼盒等销往本地一些大型商超。就在上周末,来了很多游客,园区内的草莓已经被采摘得差不多,需要几天时间等新一批草莓成熟起来。

  一般来说,草莓采摘期将从今年12月持续至明年4月。如果今年冬天你还没有吃过草莓,不妨走进草莓大棚,去感受一下采摘的乐趣。

  限定美食 萧山人的最爱

  在冬天,萧山人最爱吃哪些食物?以时间为序,腌白菜、酱货、火锅,相继成为百姓餐食上的常见美味,足以温暖一整个冬天。

  立冬过后,经霜打过的白菜收获了。在农村,不少人家都有腌大白菜的习俗。先将大白菜码在缸底,均匀地撒上盐,使劲踩两脚,再反方向摆上一排大白菜,撒上盐,再踩两脚……约半个月左右,腌白菜就可以吃了。此后,饭桌上就少不了腌白菜的位置。用腌白菜、冬笋、肉片一起炒或煮一碗腌白菜笋汤,绝对可以让人胃口大开。

  家住新塘街道西许村的周阿姨每年冬季都会腌上一大缸白菜,从冬天开始要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她喜欢用腌白菜蒸豆腐,水放得多些,不用放任何调味品,味道极鲜。“年轻人喜欢炒着吃,我们年纪大了,喜欢蒸着吃,很爽脆,好下饭。”周阿姨几乎隔一天就会蒸腌白菜,她和老伴百吃不厌。

  到12月初,随着气温下降,家家户户做酱货灌香肠的时节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喻叶就会去农贸批发市场买四五百块钱的鳊鱼和鸭子,回家后用酱油、料酒、桂皮、花椒、味精等调成酱汁,将鳊鱼和鸭子腌上两三天,在太阳下晒干,便开始端上餐桌。“现在不像以前,酱货要留到过年时请客,趁新鲜味道好,我们就先吃起来了。”喻叶说,有时第一批吃完了,还会腌第二批,等吃腻了就放在冰箱里,过完年以后再慢慢吃。

  除了酱货,很多人家还会去肉摊灌香肠。一个星期后,饭桌上就多了

  一碗蒸香肠,味道也极好,大人小孩都爱吃。

  当北风渐吹,寒意逼人,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火锅便成为冬日里最大的念想。不一定要上火锅店,在家里就可以吃。买来牛肉卷、羊肉卷、猪骨头、粉丝、花菜、土豆、丸子、芋饺等火锅料,先用骨头慢火炖汤,等煮上半个小时,一家人都到齐了,再相继放入各色菜肴。不一会儿,火锅里的汤就沸腾了,香气弥漫开来,大家边吃边聊,很是尽兴。

  如果阵势小一点,就煮个砂锅,放点骨头、青菜、萝卜,便是极鲜的美味。另外再蒸一碗香肠、炒一碗鸡蛋,这些热气腾腾的食物,总能给人带来满足和治愈。

  天气寒冷 要这样保健养生

  入冬后天气逐渐转寒,昼夜温差大,许多人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甲流、支原体、新冠病毒感染及普通感冒交叉流行。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来预防和应对?

  冬至将至,中医认为冬至是人体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故养身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可适时滋补阳气。为此区中医院呼吸科主治中医师钟远推荐了6种冬季养身小妙招:

  1.中药足浴:可选取藿香、防风、苍术、艾叶、菖蒲等中草药各20克,适量水煎30分钟,水温适宜后足浴,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每次15-30分钟。可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及人体对流感等病毒的抵抗力,达到防病的作用。

  2.防感香囊:可选取菖蒲、藿香、苍术、艾叶、白芷等中草药各等份,碾碎后装入布袋制成香囊,佩戴身上或悬挂在车内、居室中, 可避秽解毒、芳香化浊,使人体脏腑安和、气血流畅,能起到预防感冒和流感的作用。孕妇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3.艾草熏燃:用艾草或苍术饮片在室内燃烧,关闭门窗,烟熏30分钟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其他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注意熏燃时避免人员长时间待在室内。

  4.艾灸藏阳:冬日严寒,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固护阳气,去寒就温,所以冬季最重要的是藏阳。艾灸是藏阳的好方法,隔日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每穴10分钟,可温阳益气、提高抗寒与抗病能力。艾灸时以热感为宜,慎防灼伤。

  5.药茶内饮:紫苏叶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陈皮10克,水煎煮10分钟或煮茶器煮,可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每日一剂,服药期间应清淡饮食,少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儿童酌情减量。

  6.饮食调护:冬季属肾,黑色入肾,冬季应“少盐多黑”,饮食易尽量清淡,多食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米等,有助于调养肾气。女性在冬季比较怕冷,抗寒能力差,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抵御寒冷。对于阴虚体质的人,要忌食温热食品如羊肉,否则会助火生热,适得其反。

  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市民日常锻炼也得“悠着点”。对此,区一医院主治中医师匡清清说:“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不要过早晨练,最好在阳光充足时再锻炼。在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冬季起床也有“讲究”,起床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睡醒后不要急于坐起,不妨赖床几分钟,让身体适应从睡眠到苏醒的过程。

  冬季养生重在“藏”,两位中医师一致认为要保持舒畅的心情和规律的作息,不熬夜、多运动、多晒太阳,顺应天时变化,调整好生活习惯,把身体养好,安全过冬,来年还一个更健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