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周天琪 丁勇
昨日,萧山下起了小雪。受寒潮影响,气温骤降,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记者从区中医院获悉,医院心内科在24小时之内接收3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最大的64岁,最年轻的40岁。所幸,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患者均转危为安。
六旬大爷睡梦中痛醒
业内一直有“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说法。救治的时间越短,效果就会越好,患者的预后也将更加理想。
事发当天凌晨3点40多分,64岁的吴大伯来了区中医院急诊室。原来半夜睡梦里,吴大伯就感到胸口隐隐作痛,原本想着过一会可能就会好了,结果持续了3个小时胸痛症状仍未消退。到了医院,在急查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医院迅速开启绿色通道,医生在急诊造影检查中发现,患者左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需要进行急诊介入手术,给患者把血管开通。
当晚8点50分,患者乔先生同样因为胸痛来就诊,心内科会诊考虑急性心梗,跟吴大伯类似,乔先生的左回旋支近段也出现了全闭塞的情况,需要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
在乔先生的手术做完送回病房不久,医院急诊室又来了一名53岁的大伯,同样也是胸痛,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远端完全闭塞”,在进行了37分钟的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后,患者的状态趋于稳定。
无独有偶,前两天在新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因胸痛就诊。当时,全科主治医师朱桢桢正好在门诊值班,看到门口有个人在徘徊,于是将他叫了进来,一听患者说胸痛,朱医生也紧张了起来,虽然患者既没带身份证,也没有家属陪同,但是时间不等人,朱桢桢立马带他去心电图室检查。一查竟然是“心梗”,患者立马被转送上级医院。
“目前,三名患者中有一名已经康复出院。”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喆表示,2024年开年,短短20多天时间里,医院就陆续收治了10名心梗患者,而且心梗患者年轻化情况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前医院还收治过三十多岁的年轻心梗患者。除了心梗外,像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的患者也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医院心内科44张病床全满,并向其他科室征用了十多张病床。
胸痛心梗怎么办?
医生教你这么做
为何寒冷天气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对此,刘喆解释说,血管遇到冷空气会收缩,如果血管本身有狭窄,一收缩狭窄程度会加重。并且血管收缩,压力增高,容易导致血管里面的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血栓堵住血管,心脑血管疾病就会发作。
而且气温大幅下降带来的蝴蝶效应不单体现在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就连血压也会受影响,其中高血压患者心梗的风险要比常人高。
其实心梗发作有“前兆”,比如出现压榨性的疼痛,胸前感觉有石头堵着一样,患者会有濒死感以及强烈的窒息感;也有可能会出现牙疼、肩背部的牵扯痛、心脏附近不明原因的疼痛等。
冷空气袭来,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该如何安然过冬?
1.保持温暖: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在冬天要注意保持温暖,穿上合适的衣物,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
2.规律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在冬天选择室内运动,比如健身房的有氧运动、游泳等,避免在寒冷的户外进行剧烈运动。
3.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4.控制体重:冬天容易因为户外活动减少和食欲增加而导致体重增加,这会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健康的体重对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5.管理压力:冬天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增加压力,而长期的压力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比如冥想、放松训练等。
6.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刘喆提醒广大市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要牢记“两个120”:第一是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急救人员症状和所在位置;第二是明确诊断的心梗患者需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此外,一旦发生过心梗,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症状类药物,切勿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