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悠扬绵长、丝丝入扣,笙箫管笛错落、胡琴筝弦雅致的乐声,从杭州大剧院悦亮四季剧场传来。正在上演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楼塔细十番”。
当晚,在“千年楼塔 端午雅韵”文旅推介活动上,这首由萧山楼塔细十番协会演奏的《望妆台—八板》,首次亮相就惊艳全场。20多人组成的乡村乐队,第一次登上杭州大剧院舞台,第一次尝试和专业舞团配合演出,共同还原了明初宫廷举行宴会的盛况。
乡村文艺迈上城市舞台
文化交融很新鲜
带着泥土的芬芳,夹着山野的清香。在“千年楼塔 端午雅韵”文旅推介活动上,共有120位来自萧山区楼塔镇的乡村宝藏艺人,首次大规模登上城市中心舞台,让观众耳目一新。
恰逢端午假期,楼塔带来了当地自古就有的节庆期间习俗“舞滚龙”。楼塔镇龙灯胜会的舞龙队员展现了“双龙抢珠”“翻江倒海”等多种舞龙阵式套路,传递吉祥寓意。曾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上引人注目的“浪花奶奶”,跳起篮球舞蹈操,再显英姿。
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浪花奶奶”,均来自楼塔这个浙江省篮球之乡,在这里,男女老少无人不爱篮球。发端于萧绍地区的省级非遗绍剧,从楼塔镇岩山中心小学绍剧传承班的一群“童子军”口中唱出来,清脆动人,余音袅袅。
登台人数最多的节目,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萧山楼塔细十番。24位民间艺人,齐奏笙、箫、笛、二胡、板胡等十多种乐器。
本次推介活动,也是一次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的践行。来自楼塔的乡村宝藏艺人们,首次和杭州市属文艺院团的知名演员同台亮相,共创传统非遗、戏曲、曲艺、歌舞、魔术等多个文艺节目。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陈雪萍演唱的越剧串烧,创新融入了楼塔舞蹈队的灯笼舞《从前慢》,将传统越剧的婉约与现代舞蹈的韵律相结合。杭州小热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筱安,当起楼塔文旅推介官,用小热昏演绎楼塔人的幸福生活。国内知名音乐人、《梦想天堂》词曲作者应豪更是对楼塔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约定要与楼塔人一起续写属于未来的梦想之歌。本次推介活动助力乡村文艺登上城市舞台,乡村与城市共创文艺成果,成为文化赋能乡村共富的实践样本。
乡野非遗拥抱城市潮集
创意碰撞很酷炫
乡野非遗和城市潮集相遇,藏在“深闺”的非遗技艺也能成为一种潮生活。在“千年楼塔 端午雅韵”文旅推介活动上,颇具楼塔特色的“有圆有美 可圈可点”端午潮集,集结了多项当地的非遗技艺。
萧南村的篾编匠人楼明法,把竹篮、竹筺、竹篓等生活竹制品,编织成了一件件缩小版的创意篾编艺术品。飞鸟、游鱼、巨龙的灯彩,用铁丝和素绢包裹着无数盏细小的灯光。随着电流游走,光彩熠熠,活灵活现,这是楼塔灯彩在夜空里点亮的浪漫。楼塔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楼林伟虽然从小患有小儿麻痹,但丝毫不影响他创作出一个个酷炫的灯彩作品。
在潮集现场,市民游客还能品尝乡贤吴胜带来的传统美食“吴氏老太”水饺,打卡乡野“米其林”,感受楼塔味道。还有楼塔手工粽、仙岩土鸡、楼英清通茶、高山有机生态茶、蒲头、笋干等地道山货集中亮相。未来,楼塔土特产还将不断拓展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登上全国人民的餐桌,推动楼塔乡土文化传播得更远。
楼塔镇党委书记王晓川表示,这次活动既展示了楼塔镇聚焦“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在“千万工程”的践行上奋勇争先的决心,也充分证明了探索城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加大对传统技艺的弘扬创新,定能让老城镇焕发新活力。
■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王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