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舍越剧往事 2024年07月04日  

  文/沈镇

  对于《杨家大败》和《斩李广》这两个名字,上了年纪的戴村人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喜爱戏曲的那些戴村戏迷。一看便知是和唐代一位大才子有关联的戏曲剧目。为什么要说这几个戏呢?原来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戴村镇骆家舍村。骆家舍村平均海拔500多米,村子分布在狭长的山谷中,分为上骆家舍和下骆家舍两个自然村。骆家舍村是萧山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境内有萧山最高峰船坞山、第二高峰通天凸、第三高峰老鹰石,以及千亩野生杜鹃花,还有萧山最高的瀑布蟒蛇潭瀑布,骆宾王遗迹等。这里曾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藏身之地。传说骆宾王兵败隐居骆家舍,离开后身边的李姓和杨姓两个侍卫就留了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上骆家舍主要都是李姓,下骆家舍主要都姓杨,分别建有祠堂留有家谱。

  1953年,骆家舍村创办两个越剧团,下舍越剧团创始人杨树连,请河上镇大桥村瞿安灿为师;上舍越剧团创始人李潮水,请戴村镇张家弄村郭子香为师。两个戏班主要演古装剧《龙虎斗》《狸猫换太子》《双枪陆文龙》《薛刚打太庙》《包拯铡曹》等。六七十年代演过现代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除本村演出外,还到富阳、萧山附近的村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

  农闲时间,村里的戏班子就开始演戏了,有一次上骆家舍上演剧目《杨家将》其中有杨家将大败的剧情,于是下骆家舍马上安排上演《斩李广》,暗示杨李之间的较劲,一时间村里异常热闹,比现在的斗戏还要精彩,你来我往,只要演戏,《杨家大败》和《斩李广》这两出戏就变成了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1975年两个剧团相继解散。不过,这一段斗戏的故事,至今都被骆家舍的老人津津乐道。

  2021年骆家舍全村因地质灾害进行了搬迁。但是这个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了回忆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