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抵抗”,接受AI面试官吧! 2024年11月05日  

  ■社会评论员  傅小慵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秋招有不少应届毕业生“遇到”了AI面试官。一般流程是,AI面试会出七八道题,面试者准备时间30秒,作答时间不超过5分钟,如果对回答不满意可以补录一次。AI根据回答内容,还会进行追问。

  读完报道,不禁感慨如今AI的普适度之高,连招聘面试方式也要“变天”了。不过转念一想,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已经容不得人们在原地哀叹“逝者如斯乎”了,而是要更快地拥抱改变。

  AI面试这个事,早有调查数据证实了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首先是《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AI视频面试的应用场景占比已达31.8%。其次是招聘平台牛客的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收到过AI面试邀请,其中近八成参加了AI面试。

  看来,AI已经部分替代了人力资源的工作,成为筛选人才的首道关卡了。那么,我们不如正视一下AI面试官带来的好处。

  一般,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在面试现场,更多凭借的是职业敏感,对应聘者的评定多少带有一些主观因素。而AI面试官可以深度学习需求岗位的人才画像,以及比对以往的真实面试数据,再基于企业设定的评估维度和权重,对求职者的作答内容、语言表达、动作表情等量化打分,最后综合评估出应聘者与招聘岗位的匹配程度。

  目前, AI 面试产品的研发重点,大都放在了“初面”的替代上,特别是人数较多的或一些基础性岗位的招聘。相较于传统面试,AI面试不仅可以打破时空壁垒,交流不再受限于语言,还在降本增效和辅助决策上更有效率。同时,也不用花大量时间、精力协调面试官和候选人的档期了,候选人爽约也减少了。

  从这个趋势看,AI面试官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人力资源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已经没必要再去质疑 AI日渐加深的“功力”,最积极的应对态度是:在 AI 面前,最好还是不要“伪装”了。比如心存侥幸地用“魔法对抗魔法”,用AI人工智能来写简历,或直接用AI帮助回答问题。在AI面试官面前,你也要做你自己,不要夸夸其谈和无中生有,更不要装出某些模样,来表现你自己并不具有的素质。一来你装不像,容易被AI看穿,二来也没必要,即使你蒙混过关,获得了这个不属于你的职位,有朝一日你会发现你根本就不适应这个职位,工作起来不顺手也不顺心,何苦呢?

  当然,如果AI面试官成为流行,年轻的应聘者势必要对这个新事物多一些了解,本着“知己知彼”的态度,去适应和熟悉新流程,并且悉心准备,以便在镜头面前稳定自信地展现自己。

  自信,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能力。要真正跨过AI面试官这道门槛,顺利踏上职场,关键还是在学习阶段增加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实习期多一些业务上的历练,而不是去实习单位蹲几天,“打个卡盖个章”了事。如今,你可能会不喜欢AI面试官,对它也会有诸多质疑,但相信有一天它也会成为应聘流程中的一个“常规项目”,那么,我们就不要“抵抗”了,不如顺从接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