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借阅排行榜透露了啥? 2025年01月02日  

  ■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每逢年末就得盘点,最近,萧山图书馆2024年度借阅排行榜出炉,榜单不仅公布了成人读者和少儿读者不同的阅读偏好,即成人读者偏爱小说,而少儿读者的借阅集中在童话和教育类书籍上。此外还能发现一个信息点,少儿图书的借阅量整体超过了成人图书。

  单单从榜单来看,这年头少年儿童似乎比成年人更能花时间在看书上。

  在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曾公布过一系列数据。比如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而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2%,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39本。

  如此一看,还是少年儿童比成人更爱读书。

  少年儿童爱看书,首先应该感到欣喜,至少单从数据来论,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是积极向好的。但若是深究,也会感到些许困惑,孩子们看的书,到底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为应试而被迫看的,又或许被“填鸭式”塞的呢?

  在当下,阅读有时候成为了一种功利性的手段。阅读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年纪增长,学业加重,不少孩子被迫看更多其实并不喜爱的书,阅读并不愉悦。而虽然阅读书籍的数量还算可观,但真正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益处有多少,答案无解。

  若是少年儿童时期无法建立对阅读的真正喜爱,到了成人时期,显然阅读的时间会遭滑铁卢。当下的成年人,爱看书的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地汲取信息,还有其他短视频等形式分散注意力,让人很难集中精力去看书,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培养起真正的阅读习惯,没有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你还阅读吗”的提问不鲜见,不少人对于自己是否还热爱阅读也心知肚明。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一年里都看几本书?到底有几本书是主动想看?以及有多少本书是看完后在心中留痕的?

  或许答案会令自己汗颜。自己离阅读或是“悦读”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了。

  看书,原本应该是一件因为兴趣释然而触发的“行动”。以萧山图书馆的藏书来看,311万余册的书籍中,涵盖社科、哲学、军事、经济、文学、历史、地理、医疗等多个类别。如此多的书籍类别,正是因为人们有不同的阅读偏好,若是没有了真正的兴趣,那多种多样的书籍或无人问津,或最终落灰,被逐渐忘记。

  那这311万余册的书籍中,有多少本是全年“无人问”的呢?我们总是会为热门书籍贴标签,呐喊叫好,但极少为冷门书籍吆喝,其实那些遇冷的书籍真的是“垃圾读物”吗?显然不一定,只是至少在当下,这些书不受宠而已。

  人还是需要阅读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少儿,因为阅尽千书,或许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发现了阅读带给人的愉悦。2025年到了,或许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去“悦读”,再到年底盘点之时,可能榜单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