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下午,21名萧山日报小记者来到所前镇党群服务中心参加由共青团萧山区委学少部、少工委、所前镇团委和红领巾路灯精神传承工作室共同举办的红色寻访活动,学习感悟红领巾路灯精神,为王华炎纪念馆的布展建言献策。
在共青团萧山区委学少部汪梦娇主持下,小记者们首先听取了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沈兴法老师关于“红领巾路灯故事精神”和“王华炎优秀事迹”的讲座。王华炎老师是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浙江省优秀教师,萧山区首届“美德标兵”,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在沈老师的生动讲解下,孩子们仿佛重回到1983年,看到了当时南阳横蓬小学五中队第二小队的少先队员们正在讨论为行人装红领巾路灯的模样。听完沈老师的讲述,小记者们对红领巾路灯精神有了感性的认识。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红色基因中汲取道德滋养和文化精髓,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王华炎纪念馆围绕“把一切献给红领巾”这一核心主题,以数字布展为主要形式,融合图文展示、实物展陈、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突出人工智能与互动体验。目前,布展工作已进入设计定稿阶段,所前镇团委副书记袁园给小记者们讲述了纪念馆的布展方案之后,座谈会就开始了。“我觉得可以在馆里布置一个跟王老师当时所处条件一样的屋子。”“对,还可以摆上他当时看的书,或者把他的物品陈列出来。”“场景还原”是大家提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如果有一个跟王老师的“辅导员之家”一模一样的房间,给予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少先队员理解起来会更有益处。“寓教于乐类项目还可以再增加些”“互动的机器人可以多一点”“可以增加点衍生周边”……这些都是同学们提出来的好想法。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座谈会上气氛活跃。会后,小记者们来到位于所前镇缪家村的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了解裘古怀烈士的事迹,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感知一代代萧然青年的革命历史。
佩戴在少年队员胸前的红领巾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时代赋予它新的精神内涵。让红领巾精神代代相传是每一位少先队员都要肩负的红色使命。1983年,9位少先队员们凑钱装一盏“红领巾路灯”是在为红领巾增添新的光彩和荣耀;2021年,21名小记者为王华炎纪念馆建言献策,亦是在践行新时代的红领巾精神。本次红色寻访活动让小记者受益匪浅,也让大家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时代的小主人,他们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而自豪。(文/摄 沈钰燕)
小记者 王若娴 第一实验小学403班
1月2日下午,我来到了所前镇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了“我是小评审,肩负红色使命”这个活动。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去参观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了。
走到纪念馆前,看那一块块奖牌,我瞬间就感受到了它多么得厉害。一走进纪念馆,就仿佛回到了以前那个抗日战争爆发的时代。走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雕像,再走近一看,上面的名字叫裘古怀,一看他的简介,发现他身上一心为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我深深地把他的事迹牢记在心里。
这次活动短暂而又充实,里面的活动都令我流连忘返,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