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萧然大地上的文物守望者们

——记第五届“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暨第二批“红色基因传承者”获奖者
修缮前和修缮后的 沈佩兰故居
修缮前和修缮后的 楼英村中祠弄15号

  他们对萧山的历史文物如数家珍,对萧山的革命故事娓娓道来,对萧山的革命精神赓续传颂。在文物保护和传承的第一线,闪动着他们热忱、坚毅的身影。守望者,或许是他们最美丽的名字。

  近日,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公布第五届“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暨第二批“红色基因传承者”名单,我区的沈镇、朱米华两位同志及萧山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萧山区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分别荣获个人奖及团体奖。明天是我国第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为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设立的节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为守护文物而奉献了无数心血的可爱可敬的人,倾听与守望有关的故事。

  萧山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投入,尤其是做好革命文物的修缮利用工作。2019年以来,我区共修缮利用革命文物旧址20余处。2020年,在市绿化和文物工作综合考核中,我区荣获文物工作综合考核优秀管理单位,走出了一条符合萧山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记者 孔亮燕

  沈镇:用心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是土生土长的戴村人,从小听着钟阿马、沈佩兰的故事长大。”沈镇是戴村镇文化广播站站长,更是一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

  作为革命老区,戴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萧山的文物大镇。初到镇里工作时,眼看着一些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被列入危房、面临拆除的困境,沈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加大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力度成了他心里的一桩大事。

  这些年来,戴村的村村落落留下了他踏勘的足迹,古建筑的维修现场留下了他奔波的身影。如今,戴村镇张家弄村文化广场旁的601号生活美学馆成了不少人的网红打卡点。其实早在2007年,这里是一处被列入三改一拆范围的危房,幸好沈镇的“及时出手”,联系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多方沟通和协调,才在被拆除的前一晚,把这座有文保价值的木质“走马楼”保留了下来。如今,经过修缮利用,这幢年久失修的木质老房子变身为了颇具艺术气息的美学馆。

  为了抢救更多像张家弄村601号这样的历史建筑,2017年,戴村镇启动全镇文物和历史建筑摸底调查,实地调查普查点128处,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处。为了获取这53处文物点的第一手资料,沈镇一一实地踏勘,每到一处点位就测绘、拍照,做好情况调查存档,并根据这些古迹的现状列出急需抢修和保护的名单。

  这些年来,沈镇先后参加了戴村镇陈氏家庙、中潭沈氏宗祠、三清殿、骆家舍大会堂、沈佩兰故居、东岳庙、后郑农会等1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方案制定及维修工程实施。特别是戴村镇第一个修缮后进行布展的项目——沈佩兰故居,更是倾注了沈镇大量的心血。

  布展期间正值盛夏,沈镇和工作人员们一起,每天冒着炎夏湿热,访专家、问亲友,研究文献、收集证物,找到了来自日本、台北等多地的宝贵文献资料。同时,还多次与金华、兰溪等地的史志办、县志办联系,采访了多位沈佩兰的亲人,尽最大努力还原沈佩兰生平事迹,讲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2020年,沈镇和其他同志一起在网上发起了众筹萧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的活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募集到了20多万元资金。目前,在沈村村,这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的修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

  今年,戴村镇还将提升打造包括金萧支队纪念馆、钟阿马烈士墓、郭汉城旧居等在内的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沈镇说,他也仍将在守护戴村革命文物、传承戴村红色基因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用心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萧山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做历史文化遗产的守卫者

  萧山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前身是萧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于2006年,与萧山博物馆合署办公,承担着萧山全区文物资源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同时也肩负着考古发掘项目的配合发掘、整理与研究等工作。

  这是一个以守护萧山文物为己任的团体,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是拥有历史、文博、考古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人群;在千年古寺祇园寺里,他们日复一日地参与文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不辞辛劳地挖掘古代文明的价值;在考古工地现场,他们节假无休,风雨无阻,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挥洒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

  近年来,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上不断探索。尤其是在深入挖掘萧山革命文物资源,指导镇街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上,更是不遗余力。

  通过不断加大对革命文物的全面普查和定期排查,区文保所摸清全区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和保存现状,现已登录全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6处,包括衙前农协旧址、葛云飞墓2处省级文保单位,钟阿马烈士墓、环河初等小学堂旧址等7处市级文保单位等,覆盖全区15个镇街。2019年以来,区文保所调查革命文物 40余处,修缮和指导利用革命文物旧址20余处。

  为切实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区文保所还配合萧山区文物局制定《萧山区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明确到2022年底完成区内23处革命文物的修缮利用,重点修缮后郑农会旧址、蒋英武烈士墓、杨之华祖居、沈志远故居等革命遗迹和旧址,整治革命文物周边环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价值内涵。

  与此同时,区文保所还通过组织红色夏令营、推出精品展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赓续革命精神。

  朱米华:守护历史建筑  步履永不停歇

  朱米华是楼塔镇分管文教卫的副镇长,从2018年起,她主持修缮、活化利用文物单位14个,为推进楼塔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做出积极贡献;身为区政协委员,在每年的两会上,她还通过提案的形式不断为古建筑修缮、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声疾呼;作为工程学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她用所学知识和文物情怀做好古建筑修缮利用的“把关人”。

  建镇于公元897年的楼塔古镇是萧山现存古建筑体量最大的乡镇。2017年,楼塔镇全面启动镇域范围内的文物单位、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的普查工作。为了尽快摸清“家底”,朱米华一方面召集村社详细梳理本村古建筑的数量、区域、产权及保存现状,另一方面组织成立调查小组,对收集梳理出来的建筑开展现场走访、普查,实施“一处一档”工作。随着普查评估工作的开展,朱米华走遍了楼塔古建筑的每个角落,对各个文物点的历史信息、保护现状了然于心。

  2018年,随着对楼塔镇核心区域的三幢历史风貌建筑及杭州市级文保单位——百年老桥洲口桥修缮工程的启动,楼塔镇开启了古建筑修缮可持续化推进的工作模式。在这一年,修缮完成的三处古建筑分别被改造成为楼曼文烈士纪念馆、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及楼塔古镇游客中心,成为全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示范标杆。

  “这些年,楼塔镇全力开展抢救古建筑行动,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让古建筑再现风采。” 在朱米华的主持下,更多的楼塔古建筑开启了保护修复之路。楼英纪念馆、蒋英武烈士墓、金钱桥、管村村458—462号、楼英村中祠弄15号等一大批古建筑和历史遗存的修缮工程陆续完成。对于修缮工作,朱米华竭尽所能,在各类设计座谈会、技术交底会、整治推进会等重要会议上,她在成本控制、造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

  去年,楼塔镇楼家塔村入选省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楼家塔村17处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和92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传统风貌等的建档立卡工作也陆续完成,楼塔古建筑的魅力正在被更多的人感受到、触摸到、体会到。

  产权问题情况复杂,政策处理难度巨大,修缮主体受资金限制……多年古建筑修缮保护的工作经验,让朱米华梳理出了现阶段保护工作存在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年来,调查研究、解危解困,她从未停止过。朱米华说,文物保护就像一条“不归路”,做得越多,就觉得越不够,她还将继续努力,让古建筑保护速度快过老房子坍塌的速度,让楼塔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一直延续它的魅力。

  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以赤子之心守护古镇历史记忆

  成立于2009年的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由将近20名文史爱好者组成,成员里既有文史专家,也有非遗传承人,既有退休职工,也有年轻志愿者。这是一个自愿联合的民间组织,10余年来,他们以挖掘、传承和弘扬楼塔历史文化内涵为己任,为千年古镇的建设尽心竭力;这也是一支活跃在楼塔古镇的专家队伍,他们走小巷、串弄堂、查典故、翻文献,坚守在楼塔文物保护的第一线。这些年来,研究会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编辑了《楼塔往事》《明代医学家楼英》《洲口石桥百年记》《下祠文集》《晚清将领楼殿英》等众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守护着楼塔的悠久古韵和文化根基。

  2018年,楼塔镇全力开展抢救古建筑行动,对古镇内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进行摸底排查是抢救工作的第一步。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楼士青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镇里承担起这个任务。当时正值6、7月份,研究会的成员们冒着酷暑,走街串巷,采访知情者,查阅相关资料,整理装订了清代“酱园作坊”等37处古建筑资料和12处列入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详细资料。同时还对民国时期楼塔老街的店铺布局和风土人情进行了抢救性记录。“研究会的调查和走访,挖掘了很多之前未知的历史资料,可以说,为后续楼塔历史文化内涵的打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楼塔镇副镇长朱米华这样说。

  楼塔东楼中祠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楼氏宗祠,也是市级文保点。在中祠堂的修缮过程中,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挖掘、整理历史资料,不仅在祠堂内新增了张治中将军为楼塔农民楼维清题写的“成仁取义”匾额,还更换了楹联,恢复了祠堂门口的旗杆,再现楼塔历史的印记。

  2018年11月,位于楼塔镇的楼曼文纪念馆正式开馆,让这位长期奋战在隐蔽战线的女英雄被世人所熟知和敬仰。在纪念馆布展期间,为了搜集尽可能详细、真实的资料,楼塔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们辗转走访,并赶赴武汉采访楼曼文生前护理人员。这些宝贵的素材不仅充实了展馆的内容,也让楼曼文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为了配合楼塔抗战纪念馆建设和市级文保点蒋英武烈士墓的修缮,研究会的成员们还奔赴富阳、诸暨等地调查新四军与日军战斗历史,通过采访90多岁的知情老人,将蒋英武烈士牺牲、安葬等情况一一还原,为纪念馆和烈士墓的建设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第五届“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暨第二批“红色基因传承者”获奖者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调查
   第05版:镇街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民生
   第08版:财经周刊
   第09版:生活
   第10版:小记者
   第T01版:今日瓜沥
萧然大地上的文物守望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