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字与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三跳满分!14岁小将全红婵女台夺冠诠释何为英雄出少年
5日下午进行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年仅14岁的全红婵完美诠释了何为英雄出少年。
全红婵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前,没有国际大赛经验。预赛中,全红婵表现并不稳定,第三跳还出现过较大失误,只得到47.85分。好在她很快调整心态,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晋级半决赛。陈芋汐排名预赛第一。
有了预赛经验,全红婵在5日上午的半决赛表现更加自如,力压陈芋汐排名第一。5日下午进行的决赛,金牌争夺主要在全红婵和陈芋汐之间展开。和半决赛时的出色表现相比,全红婵在决赛中的表现更加无懈可击。
比赛中,五轮比赛她有三轮拿到满分,这是本届奥运会跳水比赛中首次出现满分。最终,全红婵以总分466.20分的女子10米台历史最高分夺冠,此前奥运会最高分是陈若琳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447.70分。
中国选手陈芋汐以425.40分获得银牌,澳大利亚选手伍立群获得铜牌。至此,中国跳水队拿到了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六枚金牌。
“虽说有些失误吧,但整体来说,我的表现还不错,尤其是向后的两个动作,其实平常训练中都很少跳出比较高质量的动作。”赛后拿到银牌的陈芋汐说。
拿到金牌后,全红婵全程表现淡定,主管教练刘犇则兴奋地将全红婵高高举起。“有点痛”,谈到被“举高高”时,全红婵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水花消失术”“针式入水”……全红婵比赛中入水水花小也引发网友花式称赞。赛后,“全红婵水花几乎看不见”也成为网络上热门话题。
“我不是天才,我笨,我学习成绩也不好。”面对是不是“跳水天才”的问题,全红婵连忙否认,笑着说:“你们问的这些问题,我脑子基本上都是空白的。”
陈芋汐妈妈:“女儿在我心里是满分”
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陈芋汐5日再夺女子10米台银牌,在电视中看到女儿红鼻子的画面,远在上海家中的陈芋汐妈妈董春华顿时流下了眼泪:“她在我心里是满分。看到她,眼泪就忍不住了,其实我很开心,真的很想在这个时候抱抱她。”
15岁的上海小囡陈芋汐在东京奥运会上表现出色,此前和张家齐搭档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在5日的女子10米台决赛中,她和队友全红婵组成“双保险”,为中国队包揽冠亚军,她个人再获一枚银牌。赛后小姑娘表示银牌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付出都值得了”。
颁奖仪式结束后,爸爸陈健赶忙拿出手机,给女儿发出一条饱含父爱的信息:“恭喜你获得了一金一银,你克服了竞技运动的低潮期,克服了生长发育和伤病的困扰,不断地超越自己,有责任有担当,这是你人生的第一步。你一定会刻骨铭心,希望你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保持优秀品质,走好你的人生第二步、第三步,爸爸妈妈都为你感到骄傲。”
“发挥已经很完美了,体现了咱们中国跳水的绝对实力,梦之队实至名归。”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游泳中心跳水队领队谢孚琰表示,大家会把这份拼搏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
赛后,奥运冠军吴敏霞也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在电视机前观看两位选手比赛的瞬间,为她们激动呐喊,并称:“激动到尖叫!现在你们是我的‘小小偶像’了,太稳啦,恭喜!”
岁月可摧 梦想不灭——东京奥运会演绎“老兵传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哪怕他能打败天下所有对手,但可能永远无法战胜另一个敌人——时间。
东京奥运会上,00后称霸赛场固然可喜,“初生牛犊”争金夺银值得点赞,但更让人感佩和铭记的,是那些与对手和时间双重对抗的老将,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拼搏、汗水、热爱、执着,铸就人生的丰碑,书写奥林匹克的传奇。
老骥伏枥
在国际举重界,吕小军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粉丝都称他为“军神”。在东京奥运会上,吕小军也用表现和实力,证明了自己当之无愧。
男子举重81公斤级比赛中,37岁的吕小军面对一众二十几岁的年轻选手,以374公斤的总成绩夺冠。
这是吕小军的第二块奥运金牌、第三块奥运奖牌,更重要的是,他以37岁的“高龄”,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举重奥运冠军。
举重需要绝对力量和爆发力,吕小军不仅战胜了对手,更克服了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等挑战。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说:“吕小军带动了全队人,他是中国举重队勇攀高峰的象征。”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举重队8人参赛收获7金1银,创造举重队奥运参赛历史最好战绩。
在田径赛场,奥运会“四朝元老”巩立姣也在书写“老兵传奇”。铅球决赛中,她一再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最终以20米58的佳绩夺冠。
作为中国最好的女子铅球运动员,练习铅球21年的巩立姣对奥运赛场并不陌生,但前三次奥运会她第二、三、四名都拿过,唯独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在东京,她终于如愿。
这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首枚田径金牌,也是中国奥运史上首枚田赛项目金牌。在比赛中一直克制着自己情绪的巩立姣,夺冠后终于可以让眼泪肆意流淌。
80后的苏炳添也在创造历史。在世界瞩目的“飞人”大战半决赛中,他一战封神,跑出9秒83!刷新亚洲纪录,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人。决赛中,他以9秒98的成绩最终获得第六名,再创历史。
“对我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能两度跑进10秒,我觉得已经非常开心了。今天对我来说,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苏炳添说。
没有输家
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但是,能够得偿所愿者,毕竟是少数。东京奥运会参赛选手约11000人,只有约3%的人能获得金牌。对于奥运会上的那些传奇老将,岂能以输赢来评判。
在女子竞技体操领域,过了20岁都会被认为是“老将”。但,46岁的丘索维金娜,历经千辛万苦第八次站上了奥运会赛场。这位“妈妈级”选手在跳马比赛中,第一跳和第二跳都出现了失误,最终排名第11位,止步资格赛。
坚强的丘索维金娜终究未忍住奔涌而出的泪水。现场虽没有观众,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场的裁判、志愿者、媒体工作者等纷纷起立鼓掌,向这位用一生诠释奥运精神的伟大运动员致敬。
从1992年以独联体运动员身份参赛,到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出战,再因为儿子治病改为德国国籍,最终又恢复乌兹别克斯坦国籍,丘索维金娜八战奥运会的故事堪称传奇。“你未痊愈,我不敢老”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跟丘索维金娜一样,“妈妈”级选手吴静钰也没能走到最后。在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复活赛中,这位34岁的前奥运会冠军输给了23岁的对手。
“对手贴上来的那一刻,感受到速度和冲击时,我知道,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四战奥运会的吴静钰说,“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我能接受自己这样的状态退役,因为我觉得我尽力了,我真的非常努力做完了这一切。”
面对成功能淡然,面对失败能坦然。吴静钰带着奥林匹克给她的精神财富,平静坦然地走向人生的下一阶段。
代表卢森堡出战的58岁的倪夏莲,在乒乓球比赛中早早出局;四战奥运的日本体操“全能王”内村航平,在唯一参赛的单杠项目中无缘决赛;中国老将谌龙、董栋分别在羽毛球和蹦床比赛中憾失金牌……他们都“失败”了,但都不是输家。
精神丰碑
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些老将拼尽全力想要站上奥运会的舞台?哪里来的动力,能让他们日复一日地训练、一次次向年龄和极限发起挑战?
吕小军说,是对祖国的热爱。每一次参加奥运会,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看五星红旗在赛场飘扬,听《义勇军进行曲》在场馆回响。
东京奥运会也许不是吕小军的谢幕演出。“明年世锦赛,如果还能看到我,(那么)巴黎奥运会上绝对会看到我。”他说。
丘索维金娜说,坚持缘于热爱。如果说以前不断辗转参赛掺杂着物质的追求,如今她完全是因为热爱。“没有秘密,我就是喜欢体操。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听从内心,坚持运动。我喜欢体育,我知道它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吴静钰也说:“跆拳道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承载了很多东西,几乎占据了人生的一大部分,我从跆拳道学到了很多,是热爱也是一种信念。”
坚持,也是为了探索和挑战。吴静钰坦言:“如果里约奥运会就退役的话,会特别不甘心。现在我是挑战自己,在探索一条别的跆拳道选手没有走过的路。我觉得我尽力了,我真的非常努力做完了这一切。”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老兵传奇”激荡人心,奥运精神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