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愿军老兵朱荣耀:抗美援朝 青春无悔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记者 魏乐钇

  一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将士用钢铁意志谱写的伟大英雄史诗。国庆假期,电影《长津湖》让人深刻认识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体悟到是什么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现年91岁高龄的朱荣耀,就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延边突起烽烟浓,炮声轰鸣,伴我去从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次年,21岁的朱荣耀毅然从军。

  加入部队之前,朱荣耀就是土生土长的萧山农民。彼时,战争爆发,带着保家卫国的澎湃斗志,朱荣耀于1951年6月报名加入了志愿军。各类军事器械的使用课程被压缩在两个月内苦训完成,同年8月他便与战友们一道奔赴硝烟正浓的朝鲜战场。经过短暂集训,从丹东到朝鲜,走了18天,每天行军数十里,1951年10月,朱荣耀所在队伍抵达朝鲜。

  为国从戎赴战场

  由于军事技能娴熟,年轻的朱荣耀在朝鲜志愿军坦克某团工兵营三连当班长,主要负责修筑防御工事、掩护坦克前进。

  刚到战场,为这群新兵“接风”的是美国各类轰炸机与战斗机连夜轰炸、扫射。朱荣耀回忆道:“白天,我们为了躲避轰炸停止前进,躲在地堡或者树林,只有到了晚上,飞机看不清楚地面情况,我们才会趁着夜色,每个人背负着被子、食物袋、子弹袋、步枪、铁锨等物品行走,累了就原地挖个坑蹲进去,饿了吃点干粮,渴了随手抓一把雪塞进嘴巴里。”

  有时候,运输线被美军截断,吃穿跟不上,战士们只能一路上找野菜、啃草根、喝雪水来果腹解渴。朝鲜的冬天天寒地冻,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都能把耳朵、鼻子冻掉。捡到降落伞等有布的材料,都要剪缝成衣服,穿在身上保暖。

  在后方供给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与美军作战,攻高地、打伏击、炸碉堡……一件件往事在朱荣耀的口中讲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抚摸着每一枚被仔细珍藏的勋章,朱荣耀说,用生命保家卫国义无反顾,“过鸭绿江踏入朝鲜,男子汉大丈夫,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仗打好喽”。

  当问及怕不怕在战场上牺牲时,朱荣耀笑着说:“非常时期哪想到这么多,作为一名军人,马革裹尸是种荣耀,我们把该打的战都打了,子孙后代就不用再打仗了,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英勇迎敌立战功

  令朱荣耀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役发生在秋季。消耗的炮弹多,伤员也多,他和战友不断向最前线阵地靠近,一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朱荣耀随口仍能背出当时和战友们总结的坦克躲照明弹的“顺口溜”——“照明弹在头上照,加大油门向前跑;照明弹在前面照,拿好手中烟雾弹,随时把坦克隐蔽好”。

  此时,志愿军由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朱荣耀所在部队充分利用烟雾弹等掩体,将坦克开到了距离敌方前线500多米处,一举摧毁了敌方16座碉堡、2辆坦克。

  1952年10月14日,刚结束秋季反击战的朱荣耀与战友们迅速投入到更加严酷的上甘岭战役中。大多是农民出身的工兵战士们用一把铁锹和一副镐头,在山脚下创造出了优秀的防御工事,为后期夺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1951年参军到1954年战胜回国,朱荣耀获得二等功勋章一次,左耳因长期炮弹响听力受损。

  战斗是惨烈的,生与死总在一瞬之间。关于抗美援朝的经历,朱荣耀最难忘记的就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每每提起,都眼眶微红,摆手叫停。“最早全营共有500多个弟兄,两位营长牺牲,100多位战士伤亡,有的伤员抬上车时还有呼吸,送到救援站后却没有醒来。流血与牺牲时刻在发生,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朱荣耀回国留在部队工作,直到1957年才转业到地方工作。1960年,他回到了家乡萧山工作。“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革命战士,给了我们很多荣誉。”朱荣耀说,现在能见证国家变强大,他感到很知足。他也教育子女们,要怀一颗感恩的心,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

  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先辈们替我们负重前行。盛世如你所愿,向英雄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调查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家居 汽车
   第08版:房产
志愿军老兵朱荣耀:抗美援朝 青春无悔
“传化·宁新养老基金”20年发放705万元
义务 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