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认真落实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的发展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以提案形式提出意见建议267件,经审查,确定立案265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在今年召开的建议提案交办大会上,要求各承办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理念,以实际行动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为萧山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推动提案办理工作取得实效,区政协从6月初开始,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政协提案督办服务”活动,明确了政协提案的督办形式、时间和工作要求。区政协领导带队分赴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线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提案办理情况,和承办单位一起共商提高解决率的办法。区政协提案委还先后走访了承办提案较多的单位,及时跟踪提案办理落实。目前,全部提案都已按照时间要求办理完毕,委员反馈情况良好。
为推动办理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重点提案规范办理的示范作用,经区政协主席会议审议,确定《关于全力实施“亚运兴城”行动,加快老城区整体提升的建议》等6件提案为重点督办提案。这些提案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群众切身利益深入调研,提出建议,涵盖了加快老城区整体提升、保护生物多样性、创新医卫应急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区政协督办领导通过了解办理进展、组织实地视察、召开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提案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推动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现将6件重点提案督办情况介绍如下:
■文字整理 记者 杨圆圆
第3号提案
《关于全力实施“亚运兴城”行动,加快老城区整体提升的建议》
提案者:丁珏
督办领导:洪松法
主办单位:区住建局
办理类别:A类
【提案主要内容】老城区曾是萧山最繁华的街区,见证了萧山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承载了一座城的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城区逐渐呈现出基础设施陈旧、交通出行不够顺畅、服务产业不够发达、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等状况。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要加强调研,制定计划。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老城区的区域定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二要引资引智,分期实施。充分借鉴杭州城区和周边区县市有关旧城改造经验,引入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对老城区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分期分步实施,高标准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
【办理工作成效】1.关于老城区定位问题:以一流硬件推进城市功能设施完善,以产城融合理念推进“4286”重点产业载体建设,以人文之美赋予城市个性内涵,重构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人口布局,推动老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更新”,实现产城融合和可持续发展。2.关于交通出行困难问题:加快建设一批“联网路”,打通一批“瓶颈路”,有效解决老城区交通出行困难问题;加快完善铁路杭州南站枢纽、南部卧城、亚运场馆等区域的周边配套道路建设,打造畅通无阻的交通圈。3.关于市政设施陈旧问题:启动“2021年市政绿化设施提升工程”“城区绿化提升工程”“亚运场馆迎宾靓线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对城区16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4.关于文化挖掘不足问题:开展湘湖师范学校旧址的修缮提升、文物征集、陈列布展,加强贺知章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做好祇园寺、江寺、梦笔桥等古迹和贺知章、毛奇龄、任熊等名人的文化挖掘与研究。
第84号提案
《创新医卫应急体系,提升疫情防控应对能力》
提案者:王登承
督办领导:黄晓燕
主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办理类别:A类
【提案主要内容】今年春节前后,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高发,全国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萧山作为国际机场所在地、国门省门第一关,疫情防控的压力更显巨大。因此建议:一要强化管理,健全立体防控机制;严格把控,实施“三管三少”战术,落实人、物、地三管,关口前移消除盲点;二要改革创新,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智慧赋能,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打通数据通道,构建疫情防控“线上中枢”,依托城市大脑建设,建立区级公共卫生“驾驶舱”、监测预警和应急决策指挥平台;三要注重宣传,提升全民防控意识,强化健康宣教、加强舆情监测。
【办理工作成效】区卫生健康局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专家编制团队,将《萧山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规划》作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子规划同步研究。1.完善体系建设,建设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医防融合、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2.优化防控机制,完善应急指挥的“驾驶舱”,加固专防专控的“核心圈”,拉紧联防联控的“安全绳”,织密群防群控的“外围网”,优化精准防控的“瞄准器”,强化平战结合的“转换器”。3.强化保障措施,夯实学科人才基础,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强化数字赋能支撑,完善长效投入机制。
第186号提案
《关于推进我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民进界别集体
督办领导:陈金良
主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办理类别:A类
【提案主要内容】进一步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反映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均衡、运维压力日增、致富路径缺乏等。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一要深化认识,加强规划,研究制定好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的专项规划,为我区打造城乡融合新示范和数智乡村新标杆夯实经济基础。二要优化政策,精准扶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财政、土地、金融信贷、项目扶持、产权改革等政策,精准施策。三要整合资源,壮大发展,开展乡村闲置厂房、农居、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开展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地域联合、产业联合,优化资源组合开发。四要创新经济,丰富业态,加强数字管理应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数字支撑。五要强化班子,完善考核,加强针对性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能治理、善服务的村级班子成员。
【办理工作成效】1.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考核细则》。将该项工作列为镇街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镇街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2.指导重点镇街制定“一镇一策”方案。因地制宜提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实行三项制度。实行统计通报制,对各镇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月度“红黑榜”排名;实行项目督查制,由镇街定期上报项目进度表,相关部门共同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督查;实行财务抽查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第210号提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示范区》
提案者:农林界别集体
督办领导:姜国法
主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办理类别:A类
【提案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日渐缺乏,山区竹林管理强度大幅降低,形成了竹进林退的局面,严重威胁到我区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此建议: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好管控工作,针对我区不同区域制定详细治理方案,平衡好毛竹开发利用与山林保护的关系;二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林业经济,改造试点,把过于茂盛区域中的毛竹改造成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乔灌木种植,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三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农旅产业,改善林种结构,打造不同季节不同森林景观,为“旅游南进”增添活力;四要发动社会力量,激发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引入国有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提升山地农林经济效益;五要加强政府扶持,完善制度保障,区财政做好资金保障,推行“林长制”。
【办理工作成效】1.开展美丽林相建设。对林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已开展毛竹林边界线控制和重点区域的竹林抚育。2.发挥竹林经济效益。扶持村级合作社开展了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三叶青的林药种植模式,与本地的生物公司建立林药购销渠道;对河上镇毛竹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林菌复合经营试点进行了扶持。3.加强毛竹资源的有效利用。在2021年森林抚育工作中选取了林道边约10亩左右的竹林进行笋竹两用林抚育,试点发展笋材两用林经济。4.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毛竹林改造。已试点开展珍贵树种改造,逐步调整林分树种结构,适当进行竹林间伐,尝试发展林特茶果基地改造。5.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争取财政资金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已起草有关制度文件,积极谋划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林长制”。
第130号提案
《建设宗教优秀文化,助力文明幸福萧山的建议》
提案者:宗教界别集体
督办领导:施利君
主办单位:区委统战部
办理类别:A类
【提案主要内容】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建设积极向上向善的宗教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建议:一要成立萧山区宗教文化研究会,研究挖掘宗教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系统的宗教文化,教育引导我区广大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建立积极健康的宗教思想;二要建设宗教优秀文化样板场所,建设宗教优秀文化基地和法治化管理宣传基地;三要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理论,培养新时代宗教人才,为我区宗教中国化研究提供人才基础和思想保证;四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我区广大信教群众正言正行。
【办理工作成效】1.因地制宜,建立宗教文化研究小组,注重发挥宗教团体主导作用,结合本教派实际,深入开展宗教学术研究,指导各宗教团体分别建立宗教文化研究小组。2.树立典型,打造宗教文化样板场所,积极推动我区一些具备较好基础条件的重点场所,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优秀文化建设示范样板场所,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强我区宗教优秀文化建设。3.自信自觉,坚持中华优秀文化浸润,组织开展“与党同心·爱国爱教”等主题活动,增进广大宗教界人士的政治认同;深入实施普法工程,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指导各宗教团体和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宗教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宗教界创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第117号提案
《关于进一步提升“智慧停车”管理水平的建议》
提案者:李琼霞
督办领导:徐晓福
主办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办理类别:A类
【提案主要内容】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区已先后推出了“先离场后付费”便捷泊车、绿色临时停车位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停车乱、行车难的问题。因此建议:一是增建扩建停车场,将公共停车场和城区收费泊位全部纳入智慧停车收费泊位。二是开发“智慧停车”公众号,可以一键获取实时车位信息。三是车辆停入泊车位,公众号就自动推送车辆入场信息,告知车牌号码、停车位置、停车起始时间等详细信息。四是进一步推广“先离场后付费”的便捷泊车,实现“智慧停车”停车场和泊车位百分之百的覆盖率。
【办理工作成效】1.规划先行,合理利用,完善配建标准,结合城市绿地、商业用地等设置地下公共停车场,科学合理控制停车泊位发展;科学预测合理布局路外公共停车场,允许闲置土地在使用前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鼓励立体开发,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边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供应结构。2.落实管理,规范运行,要求收费停车场库在入口醒目位置设置价格公示牌,并公布监督电话等基础信息,同时提供智慧停车、现金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3.数字赋能,提升效率,持续推进机动车停车场库智慧系统接入工作,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通过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各场库泊位总数、空余泊位数、地理位置、价格标准等基础信息均可查询,并为职能单位开展停车诱导、开发便捷泊车相关程序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