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手拿“工分卡”也能赚“工分”

乡村数字化治理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记者  王慧青  通讯员  沈镇

  本报讯  最近,在戴村镇佛山村,89岁的吴苏珍成了“网红”——她一举夺得了“戴村工分宝”的“每周之星”。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线上操作,如何参与乡村数字化平台?“我有‘工分卡’!”吴苏珍逢人就给大家介绍,“做完任务,拿出‘工分卡’给村干部扫一扫二维码,我也能赚‘工分’。”

  “工分宝”是戴村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2019年7月在佛山村试点,村民在手机上打开微信小程序,点击“我要参与”,便可以认领各类志愿活动,获取“工分”。“‘工分宝’操作简单,沟通高效,但实行一段时间发现,村里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佛山村党总支书记钟望达说,全村有1303人,常住人口1064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00余人,这些人中90%以上没有智能手机。

  都说乡村数字化治理靠村民,但没有智能手机,村民如何参与?而适老化改造后的“工分卡”,以实体卡附上个人照片和专属二维码的形式,让老年人也搭上了乡村数字化治理快车。

  “我们已制作并发放了200多张‘工分卡’,想不到的是,这些老年人成为参与‘主力军’。”佛山村工作人员谢仪说,村里每天都会发布道路清扫、交通劝导、入户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任务,55周岁以上的村民积极性很高,经常结伴来报名。

  如今,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工分宝”与平台上的“信用宝”相关联,这些工分不仅可以当钱花,在村里小卖部兑换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还可以自动转化为“信用分”,作为村民评选各级荣誉、承包小微工程、获得贷款授信等的依据。

  做任务、赚工分、兑奖品、评荣誉,“工分卡”打开了老年人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大门,扩大了“工分宝”的覆盖面与参与度。截至目前,佛山村“工分宝”覆盖率93%,累计发起环境整治、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340余个,参与人数近6000人次,为村庄节约保洁、社工等费用12万余元,已成为佛山村民能用、爱用和管用的乡村治理“法宝”。

  “数治平台三分靠建,七分靠用。”在戴村挂职的浙江大学老师陆智辉看来,目前农村仍以老年人为主,乡村数字化治理要真正发挥实效,首要之举就是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工分卡”是基于“工分宝”的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也参与进来,变技术“盲点”为治理“亮点”,让乡村数字化治理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镇街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汽车周刊
   第Z01版:今日瓜沥
   第Z02版:今日瓜沥
   第Z04版:专题
老人手拿“工分卡”也能赚“工分”
临浦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所前票决产生2022年度民生实事工程
板龙堰
新街召开村社新进班子干部专场比学会
进化浦阳联合开展浦阳江“流域共治”活动
空港坚持项目为王 完善产业生态
蜀山数字微脑赋能平安社区建设
义桥82户安置户喜圆安居梦
利围村“云上家园”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