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扩面 打造家门口美好学校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郎露寅

  “这边离家近,上学走走过来就可以了。学校很漂亮,孩子也很适应学校的氛围。”家住广元小区的家长江女士告诉记者,原先蜀山街道只有两所小学,2021年两所新学校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入学压力。

  江女士口中的学校,便是高桥小学教育集团南江校区,也是去年萧山民生实事学校建设中的项目之一。去年9月,信息港初中、通惠南路初中、科技城小学、益农二幼等13个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按时完成,新增学位13000个。

  学校建设“超额”完成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仅是13个区级民生实事项目,萧山自我加压,将目标增至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所。如今,这21个学校项目全部交付,顺利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6800个。萧山优质教育资源正加速扩面。

  “超额”项目之一的红山农场幼儿园,迁入新址后,场地更大,功能更多,设施也更为完善。不仅有美术活动室、棋类室、阅读室等各类实践活动室,连幼儿园走廊也被设置成生活场景模拟,帮助孩子们体验多种社会职业。硬件提升的同时,新园区也在“软件”上下功夫,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成为空港片学前教育特级教师工作站基地学校等,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幼儿园共开设了10个班级,与原先相比,每年新入学的小朋友由30余人增加到近140人。”园长高佳敏告诉记者。能够多解决附近100多名适龄儿童入园问题,对周围居民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如今,我们幼儿园可以和城里幼儿园相媲美,作为家长看着也是很满意。”家长郭女士说。

  “近年来,我区围绕‘区域抓重点、学校破难点’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学校项目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新(改、扩)建工作,大幅增加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进一步改善老学校的教学环境,才能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享受美好教育。”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萧山通过全面落实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迁建、扩建、拆建了80余个学校建设项目。目前,萧山还有在建项目36个,2022年计划启用项目20个,新增学位17500个,真正做到“学校等学生、老师等学生”。

  让教育成为最美的“遇见”

  在高桥小学教育集团南江校区,“回”字形的教学楼配上灰瓦白墙,以及木色的装饰风格,校园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而在学校里,除了齐全的硬件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大走廊”,特别是楼与楼之间的连廊,可以容纳两辆汽车并排通过。这是学校在建造之初特意设计的。“孩子是学校真正的主人。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间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如诗如画的南江享受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校长吴新平说,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把走廊打造成数字化的学生公共学习空间。

  不仅是南江校区,萧山在新学校的建设中,往往存在着不少巧思。这背后也蕴含着一所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在文博幼儿园,让教育回归本真能动性,还给孩子撒野的自由是幼儿园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体能拓展区、田园农场区、塑胶活动广场区、森林木屋拓展区、花园角落等,为孩子们营造了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的生态野趣校园,也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多维探索空间。

  此外,集团化办学也成为萧山推动新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桥小学教育集团南江校区、湘湖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名校带新校的方式,为后者高起点发展和新起点突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作为高桥小学教育集团新校区,无论是师资结构,还是专业化水平,南江校区的师资资源是绝对有保障的。”吴新平说,除了从文源校区选拔过来的骨干教师,从区内外遴选出来的优秀教师,还有新加盟的大学优秀毕业生。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硕士毕业生苗佳丽,虽然上岗不久,但是带班教学已颇为得心应手了。“南江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力量的团队,在名优教师手把手的帮扶下,我们研究学生,管理班级,打磨专业,短短四个月感觉长进特别大。”苗佳丽对自己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充满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财经周刊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小记者
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扩面 打造家门口美好学校
“打伞破网” 净化政治生态
开发区召开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一次会议
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区十七届人大代表初任培训
分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四届杭州市萧山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五届杭州市萧山区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的决定
政协第十五届杭州市萧山区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