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载体方法 用活红色资源

——萧山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之二

  ■记者 魏乐钇 通讯员 来燕妮

  百年党史春风化雨,红色记忆历久弥新。

  作为中共农运发轫地,我区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好革命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的宣传教育功能,创新方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敦促广大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勇气。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区立足红色旧址、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在摸清红色资源底数的基础上,深化萧山地方党史理论研究和精神传承,切实擦亮“中共农运发轫地”品牌,把党史学习课堂搬到“现场”。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萧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迎四方来客,瞿缦云纪念馆、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等10余个红色场馆蓬勃而生……去年五月起,我区推出“沿着红色足迹学党史”暨“百年红印家乡行”活动,首次发布6条红色研学路线、红色数智地图和红色美丽专线,将32个红色研学点串珠成链,让参观学习人员通过脚步丈量信仰、感悟初心;“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串联起“美丽党建、红色线路、精品驿站”,将红色元素嵌入梅林村、佛山村等多个农村基层示范点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情景剧演绎革命故事、寻访烈士故居等红色印记、直播说唱经典红色故事……针对青年这一特殊群体,围绕中国共产党在萧山的百年奋斗历程,立足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基地,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打造“萧然·青年说”红色基因“云”传承品牌,组织青年讲师沉浸式讲述党的光辉历程和当地党史故事,并进行“云”直播,让广大青少年在“云”端感知峥嵘岁月,在“云”端传承红色基因。此次活动吸引全区100余名青年委员、青年党员等青年代表走上宣讲台担当“领读人”,创新多种形式讲好“四史”故事,线上线下覆盖受众30余万人次。

  一个个创新案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有目标、学有成效,既做实“规定动作”,又创新“自选动作”,使学习教育全面覆盖、精准覆盖、有效覆盖。

  让“红色基因”传下去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如何让党史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是要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萧山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

  大型革命历史绍剧《秋之白华》、萧山地方党史专题宣传片《百炼成钢》、宣传片《真理的火种》……一连串凸显萧山元素的红色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色基因的传承变得更加可听、可看、可感。

  红色召唤,一呼百应。全区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教育基地、阵地作用,采取线上比学、青年宣讲、主题党课、城市书房沙龙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唱响红色歌曲等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在益农,通过发动青年党员编写党史“一村一册”等形式,激励年轻党员传承围垦精神,永葆拼劲闯劲;在戴村,镇文联的演员们及文艺爱好者、志愿者们通过歌曲、舞蹈、越剧、杂技、莲花落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精神送到群众身边,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内,“萧然·青年说”红色基因“云”传承系列活动在此拉开序幕,金牌青年宣讲员沉浸式讲述党史故事,吸引17万人次参与线上互动;在区财政局,平时与各种数据打交道的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晚会,弘扬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一个个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触手可及的学习载体,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在萧然大地活起来、深下去。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我区党员干部不断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实干的力量,以学习新成效推动“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建设,奋力谱写萧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湘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天下
不断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 推动萧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
创新载体方法 用活红色资源
区政府十六届第四十七次常务会议召开
三江创智新城:打造“萧滨一体化”合作示范区
送“福”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