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南村:四月笋干菜飘香

  ■记者  张旭  通讯员  金雪飞

  “趁着太阳好,再晒一天,差不多就好了。”新街街道江南村村民徐彩英正忙着给晒着的笋干菜翻个面。四月的江南村,处处晒着笋干菜,空气里飘散着浓浓的香味。

  小小笋干菜,有着大门道。江南村党委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沈忠良说,从腌菜、挑笋,到煮熟、晒干,再到最后的储存,笋干菜味道好不好,每一环节都很重要。

  顺着沈忠良手指的方向,68岁的村民李庆土正熟练地剥着笋。“当下春笋大量上市,尤其是白壳笋特别嫩,做出来的笋干菜口感更好。”李庆土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等快要“落市”的便宜笋。

  拿出已经腌了差不多半个月的倒笃菜,配上刚刚切好的白嫩的笋,李庆土就要开始煮笋干菜了。有着40年制作经验的李庆土说:“煮笋干菜全凭经验,关键是要两样东西同时下锅一起烧。”不一会儿,锅里煮着的笋干菜的香味渐渐地弥漫开来。

  而在不远处,村民王文英拿出了家里的坛子,准备将晒了两天的笋干菜储存起来。王文英说,用坛子储存比较好,这是老底子一直传下来的。“这就是江南村一直不变的味道。”王文英身边的徐阿姨说,尤其是夏天,一碗笋干菜汤必不可少,要是再能放上几只河虾,别提多鲜了。

  在沈忠良的印象中,原先江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笋干菜,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的笋干菜专门在上海销售,深受喜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江南村也逐渐融入到城市之中,想学习和传承制作笋干菜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村里正在积极想办法宣传和推荐笋干菜制作技艺,让优质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沈忠良说。令他感到高兴的是,日前由新街街道报送的笋干菜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八批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样感到高兴的还有李庆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他有了新的憧憬: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学习笋干菜制作技艺,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公益
   第08版:财经
   第Z01版:渔浦义桥
   第Z02版:综合
   第Z03版:专题
   第Z04版:文化
转型升级 所前唱响兴茶富农“三步曲”
西河路南伸工程即将完工
社会各界向养老机构捐赠物资
北干举行广德社区加装电梯听证会
戴村春训走深走实念好“三字诀”
党湾全面开展婚姻登记巡回补证
闻堰“一站式服务”窗口 让群众办事省心
南阳完成10万余人次清查摸底工作
江南村:四月笋干菜飘香
点亮楼道 让800余户居民温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