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

  本报讯 (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毛剑勇) 6月11日是全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日,我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暨萧山博物馆陈列提升开馆仪式在萧山博物馆举行。

  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宣布萧山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萧山博物馆陈列提升开馆。区领导赵立明、叶建宏、吴炜炜、周胜华参加。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文物+非遗”为核心词,全面展示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践的丰硕成果。在文保工作方面,我区积极推进文化遗产载体建设,建成全省首个浙东运河萧山专题展示馆,打造全国首个印纹硬陶专题博物馆等;在非遗保护方面,逐步建立起包含区内50余个非遗展示馆、44个非遗基地、21个非遗体验点、17个传习所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活动现场为我区“钱塘潮涌”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首次发布新评定的18个区级非遗工坊和10个区级非遗特色酒店(民宿)。其中,“钱塘潮涌”传统工艺工作站由区文旅局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共建,并于近日成功入围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培育名单。

  现场还举行了“诗路寻博  浙里研学”首站启动及馆校共建授牌仪式。萧山博物馆携手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等5所学校建立研学实践馆校共建示范点,未来将串联起诗路沿线众多博物馆,吸引广大青少年通过参观展览、动手体验等方式,打造独具诗路韵味的博物馆研学教育品牌。

  与此同时,更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贯穿全年,如6月12日即将举行的“红色故事少年说”海选活动,7月开始的萧山区第二届非遗文创产品大赛,全年开展的“探秘萧博 感受‘两YUN’”活动等,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我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宣教载体不断丰富,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接下来,萧山将继续深化“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优化全区文博场馆布局体系,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加大文旅IP和文化“金名片”培育力度,全面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梦笔桥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专题学习会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 省委书记袁家军在萧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
这场特殊的读书会 情系萧山和康定
雨水“结伴而来” 萧山昨起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