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5日 星期日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响“西湘记”,湘湖怎么唱?

鸟瞰湘湖 记者 范方斌 摄

  ■高级记者 金烽

  行走西湖边,桂花已透着淡淡的清香,相距20公里的湘湖,也已迎来最美的花海季。

  在萧山湘湖综合保护与开发20周年之际,在杭州的西湖边,在6月的一个早上,我们相约研究西湖园林风景和旅游的专家张建庭聊起了西湖,聊到了湘湖。

  这里脚下的每块“石头”起码有800年的历史。西湖,天下名湖,5A级风景名胜区,对曾经分管旅游园林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杭州市原副市长张建庭来说,“对西湖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了然于胸,对湖山日月,没身不忘”是一点不为过的。

  2003年起,萧山实施“圆梦湘湖、还湖于民”的重大决策。2006—2016年,湘湖一期、二期、三期相继建成,“一湖秀水,两岸美景”呈现。萧山湘湖从恢湖、建湖、成湖,从保护与开发,从历史文化的传承,从一个湖到一座城,历经20年。湘湖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明天?

  史料称,西湖与湘湖系“姐妹湖”。在大多数萧山人心里,西湖是大家闺秀,湘湖则是乡野村姑。我们间的对话,选择了彼此最熟知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从专家的口中,从专家的眼中,由西湖来解读湘湖,这或许是另一个的视角?

  旅游产业,如何“自我造血”?

  2006年4月21日,湘湖一期盛大开园。次日,主会场设在湘湖的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盛大开幕。这是萧山湘湖迎来的第一次高光时刻。那年,杭州提出一个颇有创意的说法:杭州、萧山要共同唱好“西湘记”。这里的“西湘记”特指的就是西湖和湘湖,杭州便有了钱塘江的“两湖”一说。

  傍上天下名湖的西湖,湘湖自然是身价倍增,迅速打出了知名度,有了市场的大“卖点”。但,如此高层级的起步,与西湖为伴,让湘湖也倍感压力,湘湖如何与西湖错位发展?湘湖如何避免在西湖的光影下黯然失色?

  天下名湖西湖及后来做出名声的西溪湿地,还有湘湖, 都是以湖面做文章的。立足于现在,湘湖或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因为束缚的空间小,有后发的优势。

  湘湖有两块很响亮的牌子: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所以,依托这个优势和特长,做好旅游开发文章,发挥好萧山旅游的龙头作用,有作为,有空间,关键是如何行动。

  在旅游“自我造血”这方面,杭州曾做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10月,杭州围绕西湖做了一个惊人而大胆的决定,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西湖景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

  这个举措,有没有风险?当然有。有没有争论?争论还不小。

  景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国内景区大多选择“门票经济”模式运营,而游客往往“用脚投票”,有时门票高了,一定程度上将旅客挡在门外。这是一个矛盾体,如何化解,没有标准的答案。

  后来的结果,印证西湖免门票是非常成功的。2002年,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而景区免费10年后的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1191亿元。可见,摆脱“门票依赖”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产业链”,促进二次、三次消费。

  杭州西湖免门票带出的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现象,值得湘湖学习。旅游的核心说白了就是留得住,吃得了。湘湖的宾馆、餐饮这块整体发展得不错,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接下来,立足特色做出湘湖的品牌是最大的选项,让人来了还想来,看了还想看, 吃了还想吃。

  景区有大众特性,二次、三次消费也是分层级的,湘湖旅游配套设施应注重层级和梯次。湘湖走的是整体拆迁的路子,这过程中老虎洞村的一个自然村被整建制保留下来,保留有湘湖原住民特色,保留了湘湖的人气,这个要好好地规划和利用,像杭州的龙井村、梅家坞一样打造,成为大众消费休闲的好去处,成为湘湖最接地气的旅游特色地。

  从未来的发展空间看,如果把西湖、西溪湿地和湘湖进行一个比较,湘湖,可以算是三者之中所受限制最少,最有条件能够大踏步前进的一个。这就是湘湖的后发优势,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则要努力进行“自我造血”,成为整个萧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何“自我造血”?发展旅游业是一条路子。湘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跨湖桥文化这样厚重的历史底蕴,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致胜法宝。做好湘湖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融合的文章,让湘湖与跨湖桥文化紧紧“抱成一团”,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湘湖未来可期。

  让人们因湘湖而来,因跨湖桥文化而来,来之后,还要留得住,那就需要在吃、住、用等配套建设上进一步提升,让游客来了之后有地方可吃,有东西可买,有地方可住,形成一个产业的闭环。

  依托湘湖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从这一趋势看,湘湖是有大增量的。湘湖要打造成为萧山旅游的一面旗帜,成为示范和龙头,放大对萧山经济的贡献度。

  西湖对杭州,湘湖对萧山的贡献,就在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上。

  山水人文,如何讲好故事?

  有人说,因为爱上一个人,所以爱上一座城。因为爱上一座城,所以爱上一个人。西湖在人们的心中是天下的名湖,是一个有故事的湖,从西湖延伸到湘湖,湘湖怎样才能做到像西湖那样,让人来了还想来,看了还想看?

  西湖是一个故事。西湖古往今来的人有故事,西湖的山山水水有故事,这或是西湖的赋能和西湖的内涵。

  站在西湖的断桥上,游人就会联想到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在苏堤,我们就会记起写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名篇的大文豪苏东坡。

  诸如此类。这些年来,西湖在保护与开放的路上,一直都在讲故事,特别是挖掘文化类的故事,赋予时代的元素。

  行走西湖边,途经西湖一个知名的景点“花港观鱼”,林徽因纪念碑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座高1.82米、宽1.25米线切割工艺的铜碑,纪念碑是一堵墙,墙上的人物画像和记述文字全部镂空。一座灵动的碑,透过湖光水色,映出林徽因的倩影和美妙文字。周围铺设有仿古的青砖,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辉。

  林徽因纪念碑由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是西湖新近打造的景观作品之一。在光影怡人中,在层层生动的色彩中,诉说着那段岁月的一位现代女性的故事。这里,成为杭州西湖新的网红打卡点。为什么?因为注入了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元素。这就是西湖的生命力吧。

  联想到湘湖也一样。着力打造有吸引力的湘湖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湘湖“香火”的延续和再生,不仅能吸引眼球,更能吸引双脚。

  湘湖的人文是很厚重的。北宋萧山县令杨时筑湖,明朝南京吏部尚书魏骥告老还乡请命复湖,这两次造湖,就是湘湖的故事。湘湖有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将浙江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这个更值得大讲特讲。

  湘湖地处吴越文化的交汇处,有越王城山古迹,这里是越王勾践当年屯兵之地,流传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些串联起来就是湘湖最丰富的文化精华。所以说,湘湖和西湖一样,是历史文化名湖,我们要有自信,要将湘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

  西湖名头很大了,但依然天天在吆喝,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西湖风景推送,一张照片,一段文字,有诗词歌咏的,有文史介绍的,大家都在相互转发,这是这座城市打心眼里对西湖的一种钟爱和认可,西湖成为城市的印记。

  节假日,很多人发送问候微信,用到杭州西湖、西溪湿地的照片很多,但看到湘湖的照片较少了。湘湖很美,不乏美景照。从这个细节上也可以看出,湘湖对外的知名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悦读
   第04版:专题
唱响“西湘记”,湘湖怎么唱?
“民呼我为·萧然善治码”上线
区救助管理站举行开放日活动
“病床”搬回家 你有啥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