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金波 龚洁
一条西小江,蜿蜒曲折,在绍兴、萧山之间融会贯通,也让两地一脉相承,难分彼此。
所前镇农办副主任诸狄奇几乎每天都要沿着西小江所前段巡视一遍,西小江沿线整治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总算要出成果了。10月,西小江(所前段)将全新亮相:总长3.5公里的沿江游步道全线贯通,从与杨汛村紧挨着的所前镇金山村开始,经信谊村、天乐社区、东复村,与临浦段接上,整条线上的乡里乡亲们,可散步可晨跑,尽享西小江的美景。
西小江上乡土情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自严州东归过西小江,作《溯小江饭舟中》诗:“老作孤舟客,秋涛涨小江。林昏见飞磷,村近有惊尨。天黑三更月,篷低一尺窗。鱼餐虽草草,聊喜到吾邦。”
西小江上,水波微涨,林中鸟飞、水中鱼跃。这生态,真不是一般的赞!在一众描写西小江的诗中,陆放翁表达最多的就是充满乡土气息的美食和由此勾起的乡情。江鲜烹制起来,虽然厨艺草率了点,但小酒喝着、闲话聊着,喜滋滋的就像回到了家乡。言语间充满了喜悦,充满对萧绍这片土地无条件的爱。
绍兴柯桥杨汛桥街道的小伙子王庆,在所前西小江边的一个楼盘里买了新房。喝着西小江的水,吹着西小江上的风,小江里的鱼虾格外鲜美。王庆笑着说:“外婆家在衙前镇杨汛村,我爸是绍兴杨汛桥街道的,我老婆让我把房子买在所前,离学校步行5分钟,离父母家10分钟。这辈子,我就沿着西小江过下去了。”
和陆游一样,王庆也喜欢这种放舟江上的感觉。新家正在西小江的弯道上,两面临水,阳台景观最令他心动。江面上水雾氤氲,白鹭在夹竹桃的枝头翻飞,饿了就扎进水里捕食,只有江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在提醒他:21世纪了,所前已经不是那个江边的小渔村了,热闹的集市、便捷的交通、企业和果园各忙各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很适宜。
西小江上有生计
西小江又称钱清江、清江,曾为浦阳江故道。在古代萧绍运河未与钱塘江连贯时,西小江是当时杭州、萧山、绍兴之间往返的水上要道。唐宋时,逐渐成了农贸交易集散地。明朝弘治年间,设盐务批检所于金鸡山,所前的名字由此而来。西小江里日日漕运繁忙,盐商会集在码头,每一单生意都关系着商人、船家、客栈、食肆、包装、社交娱乐等一众人的生计。
时代变迁,西小江作为航道的价值一度被低估,随着杭甬运河重生又被唤醒。这些年来,取直并且持续改造,西小江从四级航道向三级航道靠近。西小江上的货船又多了起来。
浙富阳货、浙诸暨货……货船来来往往,悠扬的汽笛声在水面上开出一条小康之路。对于货运的船家来说,这条航道不仅通向生计,也承载着一路好风景。
在信谊村的小江边,盐运寻踪景观已经成型,过往江上讨生活的场景在广场上重现。周家渡口,孤舟在小岛的树影下横陈,小岛上的农家半隐居生活成了城里人梦想的状态。
西小江边有风景
全镇上下忙活了2年的西小江整治工程,让小江逐渐展现出一种新的姿态。
拆违整理之后,沿岸的面貌就不一样了,护栏做起来,游步道从金山村的这头直达东复村的那头。木栈道、老砖瓦步道、彩色沥青跑道,变着法儿让这3.5公里的沿江小径立体起来。诸狄奇说:“全部完工之后,沿江的步行道的形态非常丰富,一个人跑步也不会觉得孤单。”
金鸡山人行天桥下的景观,叫“坐忘水岸”,名副其实。浮出水面的观景平台,让水流变缓,仿佛能让时光停滞。
诸狄奇介绍:“这样的亲水平台还有好几个,一方面是景观,另一方面也是后续游船的停靠点。”江边锻炼,江上休闲,山水所前的风景贯通南北。
900年前陆游说“未说乡闾喜,江山亦有情”,今天在西小江边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