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高悦 叶冬平
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是城市的“标配”,也体现了城市的温度。目前,萧山已正式进入亚残运会时间,无障碍出行、无障碍赛场、无障碍客房、无障碍景区……在这个城市的角落,无障碍细节随处可见,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宾客”萌生出宾至如归的感觉。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自主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助力亚残运会召开的重要保障。2020年以来,我区在优化亚运场馆周边无障碍环境、规范新建项目无障碍建设、深化信息交流无障碍提升三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全区无障碍环境软实力,终于在亚残运会上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出行无碍
机场是迎接各国参赛人员抵达杭州的第一站。感受萧山的无障碍细节,从机场率先开始。
亚运会结束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根据亚残运会抵离流线设置,迅速进行无障碍设施、引导标识、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转换,让旅客和赛事人员抵达后就能感受到杭州的城市温度和浓厚的赛会氛围。
为使残疾运动员“一路畅通”,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构建了全方位无障碍出行环境,其中T4航站楼先后设置2500米无障碍盲道、1200米无障碍坡道、258台无障碍电梯,涵盖停车位、盲道、轮椅坡道及低位服务柜台、轮椅通道、标识标牌等13个分项。在安检区域,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还专门设置4间临时非公开检查室、2间假肢维修室,配备座椅、助行器、检查床、防尘义肢袋等设施设备,为特殊旅客提供周到的私密检查空间。
各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入境后,通过到达流线上的“亚残运会专用通道”,便可乘坐经改装的无障碍交通班车进入市区。
同时,作为亚残运会期间的交通保障车辆,萧山22辆公交车提前完成无障碍改造。
车辆中间原先的十排座椅被拆除,设置了轮椅专位,12米的车辆可以同时停放6辆轮椅车。且每个轮椅停放区域后面加装了轮椅安全带、人员三点式安全带,还贴心地加装了布艺背板,轮椅运动员倚靠时可以更加舒适。这些无障碍装置通过螺丝牢牢固定,确保轮椅运动员在行车途中安全无虞。不仅如此,后车门处的无障碍踏板已经更换了崭新的防滑脚垫,方便运动员下车。公交公司还对保障亚残运会的公交驾驶员进行专项职业培训,确保运动员们乘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
而在赛事之外,走进萧山城区,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同样触手可及。公园里设置了卫生间盲文导览平面图,视障人士通过触摸平面图上凸起的“文字”,便可知晓卫生间所在方位及设施位置。公厕里增设了语音提示装置,当感应到有人进入无障碍卫生间后,语音提示装置就会自动播报卫生间各设施具体所在位置,方便视障人士顺利找到各项设施。
另外,规范设置的缘石坡道、焕然一新的盲道,随处可见的无障碍停车位,精准便捷的在线手语翻译、语音播报等信息无障碍设备……这一系列措施让残障人士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也让城市变得更加温情和人性化。
住宿无碍
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仅40厘米高的床铺、低位猫眼、伸手一拉即可到达面前的衣架……在我区的亚残运会保障酒店,许多温暖的细节令人赞叹。
当宾客来到酒店时,下车后便能通过无障碍坡道进入大堂。循着地贴和指示,宾客可在低位服务台完成登记入住。酒店专门改造了无障碍电梯,在轿厢内设置了镜子和低位按键,方便轮椅出行的宾客出行。无障碍楼层的地毯采用了相对较硬的材质,减少轮椅在地面上的摩擦阻力。房间门口设置了小坡道,方便宾客“丝滑”通过。
无障碍客房内,还有许多温暖的细节。为了方便轮椅进出,客房拆除了卫生间门,以浴帘代替;猫眼的位置从原先的1.2米降低到40厘米;淋浴房里放置了辅助洗浴座椅,宽敞的空间,方便宾客从轮椅挪到洗浴的座椅上。此外,无障碍客房的床铺高度只有40厘米,宾客来到床铺旁时能够直接从轮椅坐到床上。酒店还在床边配置了无障碍衣柜,宾客坐在轮椅上,只需要伸手轻轻一拉,就能将衣架拉到自己身边,极大方便了更换衣物。
“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都是以厘米计算的。”据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用餐、无障碍休息区、无障碍前台到无障碍停车场,全方位增加了残障人士入住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亚残运会期间,亚残运村是全体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赛时家园。为提供舒心温馨的居住体验,亚残运村设置了约1100个无障碍床位,配套了轮椅就餐区、爱心就餐区等个性化餐饮服务,引进了16个不同门类的商业业态。
除满足运动员和随行官员的居住需求,亚残运村还提供专业贴心的个性服务,设置了分级中心、轮椅充电桩、辅助器具维修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区,并配备30多辆各类接驳车辆,提供全天候无障碍电动车、无障碍公交车等交通服务。
在休闲娱乐方面,亚残运村也提供了“有爱无碍”的活动空间,包括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扇面画、油纸伞、雕版印刷技艺等近百件展现残疾人艺术家自立自强的作品,同时创新推出理疗康复、中医推拿、“智能义肢”体验、八段锦3D视频跟练等特色活动。住在这里,运动员们就像回到了家里,感觉一切都很方便、温馨。
赛场无碍
进入无障碍洗手间,可以“听声辨位”;乘坐场馆电梯,盲文按键触手可及;赛场内观赛,有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座席。为保障每一位残疾运动员顺利参加比赛,同时让每一位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同享亚运盛会,我区多个亚残运会场馆均开展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工作。
萧山区体育中心作为重点改造场馆之一,共设置无障碍车位12个、无障碍卫生间20个、无障碍轮椅席位24个,同时还增设了无障碍升降平台、低位服务台以及带有中英文盲文的无障碍电梯等设施。
“您好,欢迎使用无障碍卫生间……”一走进区体育中心的无障碍卫生间,悦耳的女声就会响起,提示各类设施的具体方位,方便视障人士顺利找到并使用这些设施。感应水龙头伸手即出水,无须费力;坐便器和洗手台都设置有安全抓杆,呼叫铃的位置也较低,无须抬手即可操作。
区体育中心体育馆内设置了观众无障碍通行流线,从进馆的缓坡通道,可直达无障碍卫生间,去观众席则可以通过无障碍电梯到达二楼观众席,尽量走最短路径,让残障人士可以自主观看比赛和使用卫生间。同时,体育馆在运动员流线设计上也体现了无障碍环境,如从运动员更衣室到新闻发布厅一路为缓坡设计,方便亚残运会时运动员们参加新闻发布会,运动员更衣室里配置了可活动衣架……
亚运会结束后,区体育中心迅速对场馆设施进行转换。场馆固定无障碍设施包括坡道、盲道、无障碍卫生间、残疾人运动员使用的更衣室、轮椅座席等,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规范要求。
作为亚残运会盲人柔道项目的比赛场馆,临浦体育馆内铺设了盲道、坡道等相关设施设备,对一些设施设备进行“无缝转换”。比如将淋浴室四周的玻璃门更换成布帘子,避免盲人运动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到玻璃。此外,各个公共空间通向室外的出入口均为5%的缓坡,无障碍出入口到各种无障碍设施的室内走道均为无障碍通道,满足亚残运会视力残障客群使用要求。
城市无碍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保障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会给更多老年人、孕妇、儿童带来安全和便利。
为服务保障杭州亚(残)运会,提升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2022年至2023年,区残联牵头实施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工作,共完成29个场所无障碍改造。改造场所涉及亚(残)运场馆、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商场、银行、农贸市场、养老机构等各领域,共投入改造资金982.6万元,高质量改造无障碍卫生间64个、无障碍电梯(楼梯)44处、对外通道37个、内部通道35个、休息区域69处、低位服务台44个、无障碍停车位163个、无障碍标识牌449块,新增手语翻译系统、语音播报设备、无障碍挂号设备等34台。
如今,在湘湖景区,从停车场的无障碍停车位到售票处的无障碍窗口,再到通向码头的无障碍通道,以及景区内的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环境让残疾人朋友更好地畅享游览的乐趣。 “趣湘湖”公众号中的“湘湖导览—自助导游”栏目中,开通了手语辅助讲解以及语音讲解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等不同特殊群体的需求。
而在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残疾人朋友看病越来越方便。“没想到现在的服务这么贴心,不仅有专门的停车位,还有专用的输液席位!”经无障碍设施改造后,区一医院就近在门诊、急诊、住院部门口设计了12个无障碍停车位,在全院设置门诊休息、候诊等无障碍休息区25处,输液室单独设置了1处无障碍等候区和2处无障碍输液席位。另外,医院还增设了远程手语翻译系统、语音病历、盲文示意图等,为听障、视障人士就医提供便利。
这样的无障碍细节,在城市处处可见,不仅为残疾人朋友,也为每一位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亚残运会为基点,今后我区将继续抓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全区环境软实力,让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