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片区示范带先行 培育乡贤助兴新力量 全域整合品牌化发展

续写美与富 再创“楼塔范本”

  ■记者   王肖君   通讯员   王新江   图片由楼塔镇提供

  樟树上,有秋日的阳光在跳跃。

  楼塔古镇横街的石板路上,总会听到一拨拨游客的欢快脚步声,操杭州话的居多,也有来自外省的南腔北调。他们仿佛是飞出城市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连一捧茅草都想要合影。

  若是遇上“乡野寻年节”“半年节”之类的民俗活动,这个萧山最南的山乡,就成了线下网红打卡点+线上“云赶集”地,闹猛得很。

  这0.5平方公里古镇的嬗变,正是楼塔运笔“千万工程”,二十载接续描绘出的乡村现代化新图景之一。

  这样的图景,在楼塔还有很多。

  “千万工程”犹如一支神奇的画笔,在这个拥有1126年历史的古镇描摹出全域跨越式发展的壮美画卷。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到和美乡村建设,内外兼修,楼塔不仅在全域美上打好了厚实底色,还点燃了乡土文化传承与振兴的薪火,更探索出了新乡贤助力的楼塔振兴之路。

  全域向美:

  夯实山乡本底和人文优势

  10月举办的萧山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大会上,公布了萧山区“千万工程”金耘奖的乡村,楼塔镇大同三村榜上有名。

  这个最南边的小山村,凭什么获此殊荣?

  走进大同三村,你会看到答案:宽敞平坦的道路通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柿子树挂着沉甸甸的柿子,鸟儿将巢窠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安静而平和。

  除了“外在美”,大同三村的内核也十分充盈:继天然气进村入户全覆盖后,先后完成了村主干道沥青修复20000余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500余平方米,新增提升休闲广场4处。村民们都说:村子环境美了,不仅小辈们周末更愿意回老家,连城里人都来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20年来,楼塔根据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和“一村一策”,推动“一村一品”等工作。到去年12月,楼塔13个村(社)实现美丽乡村提升村全覆盖,已建有镇级文化基地(馆)10个,标准篮球场85个,农民健身点153处,村级小公园12处,固定健身场地面积达33180平方米,且100%向社会开放。

  在打造全域美的同时,楼塔也借助“千万工程”叫醒了“沉睡”多年的乡村历史文化,盘活了湮没多年的古建筑遗存,形成独一无二的楼塔辨识度。

  2018年,楼曼文纪念馆、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开馆,万松岭、言志、天逸、白墙等画室纷纷落户;2021年,楼塔抗战纪念馆、楼塔记忆馆、楼塔传艺馆落成;2022年,“精修”后的楼英纪念馆、楼曼文纪念馆入选浙江省级乡村博物馆;今年10月,楼塔细十番体验基地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体验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特别是楼塔古镇的打造堪称大手笔,总投入2000余万元,打造出“一心一轴四片”风貌格局。江南情怀的明清老宅、民国时期的欧式近代建筑,与复兴的新宋风建筑,混杂在古街的两旁,带给游客一种奇妙的时空穿越感。

  楼塔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楼塔故事,在此紧密交融。有着墨色斑驳围墙的古宅,如“抖颤在大胡、二胡,板胡上的那条弓弦”的古老细十番艺术,以及“惠天下”的楼英中医药思想等,都因为“千万工程”的照见,而开始了一段段强烈而美丽的出圈旅程:

  楼塔细十番亮相今年杭州亚运会官方宣传片《遇萧山 见未来》,为萧山向世界发出声音贡献力量;楼塔古镇作为城市的乡愁“最优解”之一,频频亮相CCTV、海外平台等多家权威媒体,并获得数百万点击量。

  贤归助兴:点燃富民产业星星之火

  二十载持续推进“千万工程”,让楼塔乡村的本底焕然一新,也为山乡的发展叠加出更多可能性。

  “我们永远站在家乡的路口盼君归家、迎亲回乡!”今年中秋时节,楼塔以“尺素传真情”的方式,鼓励更多新乡贤筑梦于乡野,奋斗于山村。

  积木成“楼”、聚沙成“塔”,功在不舍昼夜。

  近年来,楼塔镇生动践行省委省政府“两进两回”行动意见,以“上下一心、同奔共富”为目标,组建了高质量发展、强村共富等十大专班,实施“乡情乡行助力等”四大乡贤同心工程,定期开展主题乡贤服务活动,引导“四个回归”。目前,楼塔镇已经实现了镇村乡贤组织全覆盖,打造了一个“24小时不熄灯”的贤归俚云端服务平台,引导落地乡贤回归项目近10个,总投资达2亿元。

  雀山岭村的杭州慈孝堂仙岩山康养村舍项目。是该村新乡贤楼中平于2021年引入的项目,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房闲人闲地,解决村民就业近百余人,还每年为雀山岭村人均增收超3000元,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康养村舍的理想是构建‘乡贤回村+资金回村+科技回村+青年回村’的良性机制,把总部搬回来固然有乡土情结的因素,更是看重楼塔的产业氛围与未来前景。”据慈孝堂董事长楼中平介绍,今年以来旅游客群有所增长,每周约能吸引两三百人。

  茅草和木栅栏扎的门,是藏在大同二村的野孩子自然部落的标识。这是华侨应秋琳投资的占地180余亩,融自然教育、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研学基地,也是楼塔镇着力推进的“禾伙人·乡里乡亲”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

  从“麦趣十足”到“秋田盛会”,一年四季野趣活动不断,今年国庆期间还推出了白天套大鹅、摸鸡蛋,晚上看露天电影加BBQ的“田园牧歌”露营活动。

  为促进该部落打响研学基地品牌,楼塔镇党委书记袁勇刚多次调研指导,镇里组织专人协调对接上级部门,在镇村两级主动帮扶下,才有了这个研学的金字招牌。据初步测算,野孩子自然部落项目可为大同二村村集体带来年租金近50万元,效益可持续10年。该村已有不少农户加入到“野孩子”的禾伙人计划中,签订了民宿共建项目。

  “千万工程初步塑造乡村外在美之后,必须提高内在产业的振兴频率,真正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那么谁最有可能率先投资山乡呢,我们觉得那些怀有浓烈乡愁的新乡贤群体,是第一批人选。”楼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红形容引导“贤归助兴”工作为“既要扶上马,也要送一程”,必须要细腻、有耐心。

  由此,楼塔通过激发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包容性空间的营造和提高土地的空间价值,为构建产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嵌入了强有力的软环境支持。

  目前,全镇已累计盘活土地130余亩、村集体用房5000余平方米。通过创新探索乡村振兴“贤归助兴”“定制化”等模式,发布了“新居·新客”计划,组建了“贤力量”同心党建联盟,“贤归助兴”“同心共富”模式才得以在楼塔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大黄岭村斜爿坞新乡贤共同捐资百万元,让三年前还是脏破不堪、交通不便的山坳小村变成了“桃花源”,该村新乡贤会长俞海江与大黄岭村共同擘画“蔬菜基地”项目,预期两三年后可带动村民约500人就业,带来800万元年产值……大同三村吸引总投资4.5亿元的华艺智谷数字产业园项目、民宿“清源居”、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良栖书院、“至田家”等乡贤投资项目也纷纷落户。

  如今,楼塔镇的新乡贤力量已在推动产业兴旺、公益慈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下一步,楼塔将建立新乡贤、村集体、农户等多方“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探索“新乡贤+商会+项目+农户”“新乡贤+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发展模式,强化新乡贤项目回归、资本回援的可持续发展。

  双向奔赴:抱团联动全领域激活“发展美”

  今年10月,萧山吹响了再次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号角,其中提出建设“杭州都市乡村实践地”的目标。

  放到新时代“千万工程”视域下,围合在杭州大都市周围的乡,有了深入构建城与乡之间的亲密关系的使命,也迎来了“放大格局、塑造变革”的历史机遇。

  楼塔那“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格局,上百栋明清古宅与12个乡村非遗交织出的独特文化图景,就具备了特殊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正好可以承托无数都市人的“原乡记忆”、安放“沸血的烧痛”的乡愁,因而也有机会创造出楼塔之理念、方法和路径。

  从楼塔卫星图中可以看到,“一心”位于集镇,“两翼”是顺着东南和西北向的山势而成几个村落,其中,东南翼排布着大同一村、二村、三村和管村。

  “满眼的浓绿是楼塔最大的底色。我们打算拿东南翼做片区发展的试点,一定要打破以往平均分配资金的惯性思维,而是将四个村作为一个某个特色片区来整体设计,要有超前意识,且有亮点。”郑红特别强调了邻近村庄的抱团整合式发展,并憧憬乡村风景带的丝滑感设计。

  今年3月,《萧山区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创建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底,建成13条组团振兴示范带的总体目标。在该方案的启示下,楼塔镇通过非粮化整治,东南翼片区沿线预计可腾出800亩土地,未来通过专业团队合作运营,可让成片山林与百亩稻田,上下两种青绿“晕染”成一幅画,制造出新网红点。之后,再提炼西北翼片区示范带,进而实现全域覆盖。

  二十年来,楼塔一直在农文旅融合上探索,从年俗文化节、共富市集、半年节,到浙江诗歌节、全国腕力公开赛、村BA篮球赛等,创造了一定的人流和现金流。但平日的古镇和乡村馆舍,仍稍显冷清。站在“千万工程”新起点上,如何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楼塔提出了“连珠成串”、全域旅游的概念。

  “11月8日,我们将跟省旅游协会乡村分会合作搞一个论坛,主要探讨乡村旅游如何实现无中生有的蝶变、如何站稳风口等话题。”据郑红介绍,未来可能会通过委托打包运营的模式,固化一些成功的楼塔民俗时节市集活动,并设计出新的载体盘活全域旅游资源,以适应日渐风靡的“微度假”出行习惯。

  在楼塔,其实并不缺出圈的素材。比如,前阵子,雀山岭村的一家无招牌包子店引得不少博主直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楼塔浪花奶奶作为暖场节目登上国际舞台。如何让出圈更久一点?楼塔提出了把“故事”变为“体验”,用创意吸引游客,打好“楼塔特色”这张牌。

  运动品牌要全面升级“浪花奶奶”,今后将逐步在全镇各村建起一支奶奶级篮球队;美食品牌要让“楼塔十碗头”跃上更多人的舌尖,目前,大同三村已成立了杭州至田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来将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开发了“楼塔田家饭”和“田家牧场”两个数字场景,带动村里闲散劳动力就业;文化品牌要让楼塔龙灯胜会出圈,未来将统一制作品相优质的龙灯,并建立政府牵头、新乡贤参与、村社合力的模式。

  如何让乡与城在下一次碰撞中赢得主动,楼塔一直在反思、洞察,并在行动中积蓄能量,努力为“千万工程”深化篇贡献新的范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片区示范带先行 培育乡贤助兴新力量 全域整合品牌化发展~~~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记者节专版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公益
   第08版:专题
续写美与富 再创“楼塔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