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婷 通讯员 朱红锋 图片由瓜沥镇提供
重点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引擎”,是扩投资、优结构、稳增长的关键支撑。2月24日,农历新春开工第一周的周六,瓜沥镇在荣新村200亩腾笼换鸟连片开发区块,隆重举行全镇推进新型工业化暨项目开工签约大会,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快速起跑、强劲开局,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牵引,全力推动一季度开门红、开门好、开门旺,为全年“稳”“进”“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会上开工签约的重点企业项目更加突出项目实、标准严、质量优。十大开工项目计划投资13.38亿元,可新增产值36.9亿元,八大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9.6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9.1亿元。十八个项目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航空、医疗、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组件、智能家装、工业核心传感器和控制器等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其中不乏腾励传动、前进锻造、萧越热电等本土优质领跑企业的项目,也有长龙航空、谱析光晶、骑鲸瞰海、友治科技等新近加入的企业项目。
年产10万台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是瓜沥工业大盘中近些年加入的成员杭州谱析光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项目。
2020年,谱析光晶作为第一批“5213”计划项目落地瓜沥。此后,这家由清华大学1998级电子系四位本科时的同班同学创立的第三代半导体生产企业在瓜沥这方创业的热土上迅速成长。主要生产碳化硅特种功率芯片、模块与系统,产品在耐高温、极致小型化的参数上填补国内空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勘探、航天军工、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成立以来每年的营收增长率在300%以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000万元,在手订单3亿元,预期2024年营收超过2亿元。目前已获得十多家股权机构的融资,计划在2025年申报IPO。
谱析光晶的成长史里映射着瓜沥这几年营商环境的变化。“我们庆幸生在国家高度重视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瓜沥也正面临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谱析作为碳化硅功率芯片、系统研发生产企业,正是在当地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全力扶持下长大起来的。”谱析光晶负责人杨琦表示。“借助当地的产业优势,我们有信心把公司打造成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标杆企业。”
除了谱析光晶这样的优质项目,此次开工签约大会上瓜沥镇还揭牌成立“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培育园”“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瓜沥分中心”“浙沥融服务站”,以及北大信研院“专精特新数实融合服务基地”、浙大科创中心“智能网联创新示范基地”、西电研究院“集成电路产学研合作基地”。
其中,计划总投资13亿元、新增产业空间28万方的荣新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培育园项目,定位汽车零配件为主导产业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亩均税收达到50万,势必为瓜沥产业提质推波助澜。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瓜沥分中心”“浙沥融服务站”以及三个与高校研究院的合作基地的成立,将给瓜沥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政务服务和技术人才支持。
今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份。振奋龙马精神,全力以赴拼经济,新时代“龙的传人”使命在肩。今年瓜沥镇在党代会上提出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实现“双突破双提升”。“双十双百双千”,是指计划新招引落地两个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新增国高新、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盘活更新存量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启动千名基层统计员培育计划和千名工程师培育计划。“双突破双提升”,是指计划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营收增幅双双突破7%,通过与科研院校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工程师共享服务站”等举措,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水平;通过完善助企服务、项目专班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眼下,这批项目、基地的落地揭牌,是瓜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实现“双突破双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瓜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助企服务“三大攻坚”任务的一大手笔。接下去,瓜沥将以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三量齐增”。
提存量,打造“一镇一地”。推进“产业数字化第一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纺织、印染、化纤三大重点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扩面改造工作,实现三大传统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同时,通过实施“专精特新集聚地”三年行动,加快五级梯队企业培育,持续做大腰部企业,今年瓜沥将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拓增量,加快“腾招并进”。通过深化土地全域整治、实施有机更新项目以及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等举措,推出长巷村、低田畈村等盘整项目,今年预计再开发空间300亩以上。依托链群式大招商发展模式,瓜沥将以项目推进专班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聚焦盯引临空产业规划体系中的航空服务与智能制造2大产业,盯引重点项目,强化跟进接洽,依托与萧山区审管办共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瓜沥分中心”平台加快增值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促进在谈项目落地,力争招引落地两个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
汇变量,促成“聚链成群”。利用好56万方存量工业空间,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围绕全区“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持壮大本地链主企业,定向招引共链企业,推动一批行业引领型、链条填补型、新兴成长型、服务赋能型项目落户瓜沥。同时,实施创新赋能工程,与浙大科创中心、北大信研院、西电研究院等外援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多元化平台支撑,不断促成聚企成链、聚链成群。
瓜沥镇副镇长
俞益钢
聚焦复工复产,干好首季开门红。增强夺取首季“开门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助企服务上持续加力,落实各级助企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当好“店小二”,及时掌握企业动态,解决企业急难险困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紧盯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社零等各项经济指标,确保一季度“起步稳”“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头。
聚焦数实融合,构筑产业新高地。实施数字第一镇工程,推进纺织、印染、化纤三大重点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扩面改造工作,加快三大传统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或应用率实现全覆盖。实施“专精特新集聚地”工程。通过五级梯队培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聚焦“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链主企业、完善园区配套建设等,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和技术资源共享。实施绿色低碳工程。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对企业引进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
聚焦助企安商,提升服务精准度。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一站集成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优化政策推送工作机制,及时梳理汇编各级政府出台的惠企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助企服务员开展政策宣传。深化“综合查一次”跨部门协同,优化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联合监督检查机制,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定期跟踪开展调查评估,千方百计促进助企肩负政策落地。
城市建设(规划)
办公室主任
李雪峰
以规划设计为蓝本,主动融入临空发展。主动接轨示范区规划编制,顺应临空体制机制变革,深化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促成瓜沥深度融入示范区的“一廊两翼”格局。加快推进跨镇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开发利用布局,实施 “低小散”企业整治。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推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及综合整治,科学合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效引导土地资源流向优质项目。
以征迁腾地为抓手,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围绕临空发展行动计划,按照产业板块、交通道路、公建配套、异地安置等重点任务所需,做好征地拆迁计划,确保临空重大项目按既定时间节点落地建设。同时,抢抓低效用地整治试点契机,按照企业自主开发、多主体合作开发、国有平台收储等模式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推进长巷、低田畈两个区块的低效企业整治工作。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全力配合机场高铁、杭州中环、保税大道、机场5号路和13号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做好清苗出地、线路迁改等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方千溇东路、昙华路扩建、党山山南森林防火通道等项目,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大中修项目、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危房日常治理、美丽城镇创建等工作,巩固提升风貌样板区建设成果,做强城市配套“硬底座”。
招商办公室副主任
(主持工作)
徐星辰
探索“社会资源”同招共引路径。推动中介资源招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积极对接第三方招商平台,寻找与瓜沥产业定位相匹配的项目。落实平台资源招商。与高校研究院共同搭建专精特新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集成电路产业培育、智能家装产业招引等合作平台,与国有资本搭建助企服务基金合作平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
建立“链主企业”产业链盯引路径。梳理链主企业。聚焦“2+3+X”集群体系中的临空服务、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梳理辖区链主企业清单。绘制“产业链”图谱。根据链主企业需求+上下游企业分布情况开出“一链一盯引”策略。
深化“产业空间”资源招引路径。用好土地资源空间。重点聚焦荣新、工农两大区块,做大做强10亿元级项目的厚实“家底”。用足存量资源空间。实时更新梳理“存量空间”表单,深度对接“非供地产业项目”的招引落地,推动低效闲置空间载体高质量盘活。
拓展“内访外推”推介招引路径。借力乡贤推介路径。从产业资源禀赋性、回乡投资潜在性、牵线推介性等几个维度排摸乡贤资源,开展乡贤走访。依靠城市推介路径。提高外出招商考察的频次。力争在重点城市专场推介会上承接“临空服务+智能制造”主题推介会。
瓜沥政务服务中心
主任
施文龙
立足企业视角,深化助企服务矩阵。加挂萧山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瓜沥分中心的牌子,拓展政策、申报、兑付等高频需求的服务功能。牵头监测、污防、土固、执法等多方力量,推进联审核查。推动更多部门窗口联合服务、高效服务,将精简空间开辟为多功能企业服务专区,将精简人员培训为帮办服务专员,更多集成“企业云服务”“税小潮”等部门应用,通过服务专员的推介指导,提升企业线上办事的能力,节约企业后续办事成本。
构建诉求闭环,升级涉企兜底服务。迭代升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依托“好差评”反馈、“沥家园”办不成事反映模块、“浙沥好办事”电话咨询端等途径,建立健全“办不成事”知识库,实现共性问题“举一反三”,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一类事”升级,为企业的疑难办件“兜好底”。
创新“增值化”代办,形成“三全”服务模式。做强以“亲清”红色代办为特色的区级党员先锋岗,尝试推行“一个项目、一名代办管家、一套代办流程”的精准定制,为企业提供“综合受理+预约上门+专项辅导”增值化服务,全力破解企业项目建设难点,培育并形成“全周期、全服务、全联动”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