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1版)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新增未来社区创建项目20个……一系列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辐射力、影响力的生动实践,谱写着萧山安居乐业奔向共富的新兴篇章。
提升乡村振兴驱动力
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落脚点”始终在乡村。
新征程下,乡村振兴怎么抓?一个关键是要抓好产业振兴。在萧山每一个村,都有一本“致富经”:益农三围村专注蔬菜种植,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戴村佛山村依托山水资源,引入多项运动项目,打造特色郊野运动小镇;横一村借百年古柿,打造全区首家乡村综合体……产业兴,乡村才能持久。萧山深谙产业振兴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村银联动等方式,多维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老百姓的钱袋子一日比一日鼓了。
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除了不断提高乡村经济收入水平,还要体现在百姓身边看得见的变化,公共基础就是其中之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强健农村发展“骨骼”。
在这方面,萧山也有实措:稳步推进南部生态共富先行区建设,深入开展城郊接合部、空心村整治,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化公共服务延伸,打造“乡村15分钟品质生活圈”。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在萧山,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人们真切可感的感受。
未来,萧山将继续在“千万工程”指引下,严格落实田长制,健全“两非”整治长效管理,保障粮食播种面积16.83万亩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加快建设“谢径安·传化和美乡村”,建设省市级未来乡村26个,全面启动13条未来乡村组团振兴示范带建设;提升“萧山本味”品牌价值,推进和美乡村精品路线运营。探索林道资源运管模式、“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20万元以上……萧山的乡村,“诗和远方”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