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孙盼 金婷婷)“木工操作场拱门上的木板翘开了。”“沙水池台阶边的木板需要加固一下。”“多功能厅舞台边缘的木板我觉得也需要。”……新学期开学,新街中心幼儿园的小小修缮师们仔仔细细地对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大检查。他们还仔细地在记录表上进行了记录。
随后,这些问题交到了计划组的孩子们手中。
了解问题后,小小修缮师们将自己组的计划绘画下来,包括需要的工具、材料以及如何修缮,还通过实地勘察与测量来改进原先的计划。
穿上工作服、带上护目镜、套上防护手套,小小修缮师便正式开始工作啦。
“使用工具要小心手哦。”“我们需要一根20厘米的木头。”“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我可以来切木头!”“这边需要粘起来可以更牢固。”……配合着量出需要的长度、相互帮助进行切割、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榔头钉上钉子,木工坊里满是敲敲打打的声音。
这是新街中心幼儿园大班木工实践课程的内容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安全地探索环境,新街中心幼儿园特意设置了木工坊。在这里,一个个树桩替代了一张张椅子,一块块木头成为了孩子的课本。幼儿园还购置了适合孩子操作的榔头、锯子、螺丝刀等工具,以及容易加工的软木,便于孩子上手进行操作。在每个班级的木工课堂上也有不少于3位老师进行看顾。
“木工课程的开展,是基于孩子们真实的生活需求,也是基于老师们对儿童力量的坚信。”园长李维琼告诉记者,通过鼓励大班段的孩子们自由、自主、自发地探索木工活动,主动承担起保护幼儿园的任务,也加深了孩子们“小主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钻研和探索,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实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