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教育之强 增“社区”底色 ■萧山区瓜沥社区学校书记、校长 龚建丰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这是实现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技能”。社区学校,将继续重视科学精神、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社会发展增添动能。 为“学习”。推进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改革创新等,营造“学习型社区”建设氛围。引领市民参与终身学习。做优瓜沥本土课程,传承、发扬家乡本土非遗文化,做“小而精”的品牌建设,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为“创新”。实行个性化培训,为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居民按需选择培训。培训上接“政府工作战略”,下接“地气”,采用“调查+研判”,推出公众需要的课程,扩大知晓面、提升获得感。 |
|
|
“三个为先”落实三全育人 ■萧山区进化镇第二小学书记、校长 汤祎 进化二小将以“三个为先”落实三全育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蓄力。 底色为先。学校贯彻立德树人,实施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通过内容、教师、资源、专业、教法和评价六个协同,大中小学三阶贯通,实现有效衔接,既“守好一段渠”,又“跑好接力赛”。 素养为先。进化二小提出梅花花开五瓣,意指 “崇德、益智、健体、尚美、乐劳”,架构“梅骨、梅风、梅香、梅枝、梅果”的“梅”好少年课程体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关注全学生、全素养、全过程。 教师为先。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校开展三级教研,主题序列化科研,共同体阅读……将校园孕育为适宜的土壤,让教师生长充满无限可能,让育人根系更为扎实。 |
|
|
孕“气”赋能 做一位有“教育家精神”的校长 ■萧山区瓜沥镇大园小学书记、校长 施小锋 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发力,需要校长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内核和潜质,发挥头雁作用,引领和感染每一位教师业务提升与敬业爱岗。 如何修炼和打造“教育家精神”? 为学,要透着“书生之气”。校长要带头学、带头研,用丰厚的学养树立自己的学术话语权,点燃老师们的教育热情。 为事,要带着“烟火之气”。校长要巧于激发教师的精神生长,向内挖掘潜力,向外添加动力,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存在感。 为人,要树着“正直之气”。需要校长在人事任用上、绩效考核上、要事决策上,坚定信念,坚持原则,刚正单纯,不断修炼。 |
|
|
共筑教育强国 助力民族复兴 ■浙江省萧山中学书记 杨国平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追求。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是参与者、奋斗者、贡献者。我将从五方面有所作为。 党建引领,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高为师,以大情怀立德修身,坚守“三尺讲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正身心而务业精,助力每一个学生实现最优发展。 智慧赋能,为教育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知识更新成为一种常态。 科学治校,以健全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推进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治理水平。 |
|
|
扎根南部教育 推进教育共富 ■萧山区戴村镇中书记、校长 田江 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结合区教育局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和部署,我将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办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学校。 作为南片地区的一所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当成为学校长期的核心工作。提升教育质量,抓好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 提升学生幸福感,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在学校的幸福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身心锻炼的机会。 三、 深挖学校的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做好学校校本课程的编排,不断深挖内涵和品质,打造成学校特色文化,并延伸其他方面的教育功能。 |
|
|
以链式劳动打造耕读育人新样态 ■萧山区宁围小学书记 王黎燕 宁围小学认真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针对劳动教育中育人渠道狭窄、学教方式单一等问题,从“链场域:家·校·社·企,链式劳动的空间创构”“链课程:点·线·面·体,链式劳动的课程建构”“链课堂:学·做·研·悟,链式劳动的课堂变革”“链评价:岗·课·赛·证,链式劳动的评价创新”四方面进行实践。 学校开发并推广“劳励方”数智评价平台,通过岗位选择、凭证上传、劳动打卡、四维打分、颁证鼓励,由劳动考核得分、电子星级证书、劳动素养数智画像组成劳动素养评价单。 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将这一耕读育人新样态做得更加出彩。 |
|
|
滴滴润泽 点点照亮 ■萧山区世纪之光幼儿园园长 童银燕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汇聚人人微光,美好教育灯塔需要我们合力点亮。横比差距,纵览成就,精准锚定发展重点。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致力于破解难点、创新亮点、整改弱点,在求实中创新、在优化中求精、不断提升软实力,擦亮尚学萧山品牌。 一、聚焦儿童优先理念。确保儿童立场在教育实践中的实现,尊重儿童主体地位、赋权儿童。通过师幼共同成长达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内涵式变革。 二、回归以人为本原点。关注教育中“人”的因素,引领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职业幸福感,达成对教育价值观的悦纳,与家园社协同育人形成和谐教育生态。 三、借助信息力量吸纳。融合信息技术与前瞻思想,改革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多元化载体,让教育的吸纳与输出有节奏地呼吸,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强国建设,“我”在其中,滴滴润泽,点点照亮。 |
|
|
教育强国有我 进德修业有为 ■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书记 郭斌 在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中,我深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是复兴强国的根本,所以,必将进德修业有为。 我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将以“博采创新”的品质,积极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育强国的道路上,每一个教育人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不懈奋斗。 |
|
|
与时代同频 作锲而不舍的追索 ■萧山区新街初中校长 孙中利 和孩子们一起高质量生活,是教育人前进的动力,也是教育人生的最优解。 价值取向方面,深耕绿色教育,成就师生幸福美好。立足可持续发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尽心尽责。 支撑体系方面,丰富学校课程,追求课程融合样态。构建以学生立场为核心的人本化课程体系,尊重和接纳差异,激发潜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环节方面,聚焦课堂品质,提升多元学习效能。构建生态课堂,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效能。 一线行动方面,引领队伍发展,激活教育生命状态。学习、协作、研究要成为日常需求,形成合作共研、智慧分享的团队氛围,让有专业高度的本色教师得以涌现。 |
|
|
激发教师内驱 点燃成长引擎 ■萧山区亚运村实验小学校长 楼说行 教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我们要激发教师内驱,点燃成长引擎。 达成共同价值观。在共研共创中,实现价值共认。 赋予自主权。变革学校组织形式,提倡管理即服务,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建立平等的组织关系,营造简单的人事关系,实施“岗位双向选聘”“我为学校提建议”等,让教师有自主感和归属感。 搭建成长平台。建立适应不同层次的成长平台,统筹好培训、培养、晋级等资源和机会,让教师明确专业成长路径,提升胜任感。 健全激励机制。以工作量、绩效、表现等为依据实施考评,奖优罚劣,健全激励机制。同时,注重团队评价,开展“特色团队评比”等,实现团队价值共建、合作共进、绩效共享。 |
|
|
在教育强国视域下“育未来儿童” ■萧山区瓜沥镇党山幼儿园书记、园长 谢飞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怎样“育未来儿童”? 要有科学育人的理念。遵循3-6岁儿童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学习方式。既要扩大儿童亲历圈让育人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更要支持儿童通过亲身经历、直观感知、实际操作获取新经验。成就每一粒种子都能向美生长。 要有全面育人的实践。全面育人指向完整儿童,即全面发展的儿童。在“育未来儿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儿童需求,利用园内外资源预设生成多样态活动内容。让一项活动发挥多重育人功能,促进儿童个体发展。 要有全程育人的观念。强调活动中儿童的全过程参与。以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创设多重角色,给儿童自主权、决策权、参与权。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知道的、想要去发现的、想要去挑战的学习内容,在多样态学习方式中既体现个性生长也达成共性成长。 |
|
编者按: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使命、新任务,也是提升校级领导政治意识和履职水平的实际行动。
近日,我区举办2024年新任校级干部入职培训育才论坛,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我何为”这一主题,萧山中学党委书记杨国平等结合自身经历和所在学校特点,以笔“论剑”,集中论证主题要义,增强主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