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踪远逝英名在
文/管平潮
可以说,从未曾谋面的金庸先生,是领我走上写作路的引路人。
原先,我可谓彻彻底底的理工男。本科、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电子工程、通信系统这样的专业。现在大名鼎鼎的科大讯飞,就是脱胎于当年我就读系的语音实验室。
但现在,我已经是国内还算知名的仙侠小说作家——为何能走上这条路?这要从我小学三年级说起,年少时,我就特别热爱读金庸的武侠,家里书柜的藏书被我翻了好几遍。这无形中,为我这个工科男拓宽一条新路——仙侠小说写作。
这一点,很多年里,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
真的,我后来的仙侠小说写作,多有师法金庸先生。比如学习他对江湖的描摹、对人物的刻画、对家国情怀的弘扬、对传统文化的融入。
甚至,在具体写作中,思考人物设定、情节走向时,我还会常常碰到一个情况:“哎呀!这个设计,金庸武侠里已经有了啊。”
每当这时,虽生遗憾,我也会真心赞叹,“金庸真的太牛了,他确实,是武侠时代的巅峰,集大成者啊”。
童年时,有些读金庸武侠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比如,夏日的傍晚,漫天绚丽的火烧云,我搬个小板凳,在老家西墙外的桃树下,借着红亮的霞光,聚精会神地看金庸武侠书。
在平潮初中的一次校运会上,那一天阳光灿烂,我没啥任务,就在学校南侧操场的观众席上,津津有味地看《鹿鼎记》。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约小学五年级,那时乡村里还时不时停电。有一天晚上停电了,家里方桌上,点着煤油灯,妈妈借着昏黄的灯光,纳着鞋底,我在一旁,看着《碧血剑》。
语言有些苍白,但那一幕,至今确实生动活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我都记得,妈妈当时坐在方桌的西侧,而我在北侧。
写到此处,我忽然惊悟:
也许,若不是看的金庸武侠书,可能这一幕场景,无法如此深刻地记忆至今吧。
毋庸讳言,即使金庸先生的武侠,在许多人眼里,也属于闲书,疑虑闲书看多了,是否会影响主业。
其实我想说,凡事都有度,只要在一定的尺度范畴内,都没什么问题的。并且,真的“开卷有益”啊!我就算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如此热爱阅读,并没有影响我的理工科学业。我高考时获得江苏通州总分第二名,并以录取分数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后来又读了博。
这只是说不影响,但其实更有直接的受益:
归功于阅读,我在那一年参加的江苏省高考中,取得了语文江苏省最高分。我是一个理科生,那时语文还是文理科同卷,拿到这个名次,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
而现在,我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不得不说,这定是“开卷有益”了,毕竟我在理工科专业以外,除了阅读,别无其他文学训练的机会啊。
金庸武侠,对我还有更多助益。
它影响了我的性格。它让我觉得,为人要仗义,不畏强,不欺弱,认定是对的路,哪怕比较难,也一定要走到底。
它也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本是工科生,留学归来还在网易工作十年,但终究,我还是走上了文学路。是因为,金庸先生金玉在前,让我发现,原来当一名作家,也是人生的一种可能。
它还影响了我的写作。不说细枝末节,金庸武侠催生了我最大的写作愿望,便是希望自己殷勤用心,也创造一个饱含中国人情怀、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古典仙侠世界。
而金庸先生最后创作那本《鹿鼎记》,更是给了我一个作品之外的震撼:
原来,即使如此功成名就,也依然有着推翻自己、超越自己的勇气与决心啊!
所以,虽然金庸先生,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他的作品,依然是我们值得长久学习的宝藏。
谨以此文,纪念金庸先生逝世6周年。
作者简介:
管平潮,中国仙侠代表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
著有《仙剑奇侠传》《仙剑问情》《燃魂传》《仙风剑雨录》等十多部长篇仙侠小说,多次荣登广电总局优秀作品推介榜、中国作协网络小说排行榜。《仙风剑雨录》荣获浙江“匠心奖”、江苏“金键盘奖”,《仙剑问情》被写入《中国武侠小说史》。
金庸笔下那些侠之“小”者
文/尹郎陋室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熟悉金庸武侠的读者想必都知道,这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对郭靖的评语。大侠郭靖刚正不阿,一生保家卫国,最终战死襄阳城,成为金庸武侠唯一享有“巨侠”称号的男主人公。
金庸的武侠世界,快意恩仇、侠肝义胆。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照亮了无数少年的梦,每每读之都令人激动万分。然而,金庸武侠的魅力绝不仅于此,主角的光芒之外,是更多平凡且拥有一颗侠义之心的小人物,他们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侠义的真谛。
东佛:《天龙八部》智光
天台山智光大师,不会武功。
原因是他为了医治浙闽两广一带百姓的瘴气疟病,大病二场,武功尽失。
舍己渡人,活人无数,哪位武功盖世的大侠可以做到?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尹郎认为甚至说他是金庸笔下第一大侠也不为过。
萧峰上山之际,心里想的是“智光大师有德于民,他害死我爹娘的怨仇,就算一笔勾销……”——这是两位大侠的惺惺相惜。
——悲天悯人,万家生佛,是为侠也。
西烈:《倚天屠龙记》庄铮
当六大派进攻光明顶的时候,明教的高层在干什么呢?教主因为三角恋升天了,光明右使和紫衫龙王不见踪影,白眉鹰王在隔岸观火,最搞笑的是光明左使和青翼蝠王、五散人还在搞内斗。
在这种情况下,明教基层组织中却还是有人不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而在努力抗争。这些人才是明教真正的中流砥柱。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锐金旗掌旗使庄铮。
他就这么义无反顾地挺着狼牙棒冲了上去,虽然几乎一个回合就丧命在倚天剑下,但是他的牺牲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明教教众被热血唤醒了,六大派中的有识之士也开始反省了。
——忠于职守,勇毅壮烈,是为侠也。
南情:《连城诀》凌霜华
在《连城诀》这个充满戾气的故事中,唯一的亮色便是那一抹人淡如菊。
这是一抹最纯洁的感情。知府女儿与江湖汉子,除了菊花,若大宝藏,视若无物;江湖恩怨,都是浮云。
这是一份至情。半年时间,可以每天只见一眼,“决不看第二眼”;又是半年时间,夜半相约,“从没半分不规矩的行为”。
这是一份至信。“凌姑娘直到临死,还记得和丁大哥合葬的心愿”,被活埋的最后一刻,还将连城诀用指甲刻在棺盖上。
——纯情纯爱,至情至信,是为侠也。
北醒:《飞狐外传》翻江凫的兄弟
翻江凫是谁?如果谁能说出这是“鸭形拳”的掌门人,尹郎表示服了。
给他一个“醒”字,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图什么虚名,难道是为了在达官显贵面前显摆?所以,他无名无姓无帮无派,如闲云野鹤般惊艳一亮相,便再无印迹。
他的“醒”还在于敢于点醒一众庸人。掌门人们拼死拼活争夺的玉杯,他一语道破:不过是“几只喝酒嫌小、装尿不够的杯子”。还有更直接更大胆的:“福大帅叫你们来,难道当真安着好心么?”
——见识清醒,不畏强权,是为侠也。
中瞎子:《射雕英雄传》柯镇恶
是的,就是那个“看我眼色行事”的柯瞎子。
把他放在c位,是因为他具有一切底层英雄的毛病和优点。
他武功不算强,地位也不高,行为粗俗,脾气极坏,活得非常不体面。
但是,他不畏强权,强如五绝贵若王爷,他照怼不误;他藐视规则,不管西毒的侄子还是东邪的弟子,只要作恶他必然义无反顾出手;他重然信诺,为了一句诺言,在大漠一待就是十八年……
他的弟子,乃“侠之大者”。郭靖真应该庆幸他的师傅是这个无能的柯瞎子,不然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杨康或者尹志平?
——牢守本心,一诺千金,是为侠也。
这五个人,除了柯镇恶,就算是熟读金庸的,多半也不太记得起来吧。但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同样在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秉承着质朴的善良和勇敢,在践行着不屈的抗争和努力。
较之那些高手,比如性格各有缺陷的五绝、勾心斗角的五岳剑派、沽名钓誉的少林武当、甘为朝廷鹰犬的兴汉丐帮和神龙教,这些小人物是不是更可爱一些?
侠之小者,和侠之大者一样光辉。
也许,这也是金庸小说的一种独特魅力所在。
(本文作者尹郎陋室,创作有《射雕传说》《第e只眼》《未来三百年史》等多部小说。)
侠客传奇恒久远
读稿人语 李沅哲
金庸先生仙逝距今已有六载,6年前的今天,先生溘然长逝,襄阳古城点亮满墙白烛为之送行。今年是金庸100周年诞辰,当我们纪念他,不仅是纪念一段抹不去的青春记忆,也是在从一支传奇巨笔勾勒的江湖中汲取美好精神。
一生写尽铁血侠情江湖恩怨美人如画,几代人尽览笔下山河壮阔,大漠孤烟、少年挽弓、铁血丹心、侠骨柔情……藏着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桃花岛啊!这世间最难,是遂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可查先生终如所愿,一世人生,活成一部武侠的模样,一半纵情恣意,一半心怀敬畏。他身上的豪气,注定了他传奇的一生,并创造了传奇。
都说金庸先生一生手握两支笔,一支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一支写社论道尽世间冷暖。而这两支笔,恰都落在了报纸上,尤是落在副刊连载的这支,给了报纸蓬勃的生命力。我辈当学习之。
侠客远行,留下一场江湖传奇,读者仍有可以探寻和感知的空间。
当从令无数人向往着迷的书中回到现实,小到城市的微光,平凡的坚守,都可定义为有大义的侠之小者,他们或许没有高超的武艺,没有威震江湖的名号,但有一颗赤诚侠义之心,温暖城市每一个孤独无助的灵魂。
他们让我们明白:侠义,并非只是英雄豪杰的专属。每一个心怀善念、付诸行动的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侠者。
制图 许文洁